资讯首页  经济热点 民营经济 浙江股市 区域发展 专业市场 企业动态 统计数据 浙江产经 浙江楼市

代表、委员剖析衢州山区经济:走好“最后一公里”

作者:记者 曾晨路 时间:2012年02月29日 信息来源:衢州新闻网

    2011年,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衢州要大力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今年衢州市提出,要把衢州建设成为山区经济示范高地,万众瞩目之下,示范高地该如何打造?近日,我们走访了位于距离城区60公里外的衢江区举村乡,试图在这里寻找一个发展样本,找到一条发展之路。

    样本:修了一半的林区道路

    衢江区举村乡翁源村百祥坑自然村距离乡政府3公里多,2005年实施下山脱贫后,村里留下4户人家,以及满山的毛竹、山木、板栗。一路往上走,是泥泞的机耕路,机耕路的尽头,堆放着许多毛竹,由于连日的阴雨天气,毛竹已有些发霉。

    随行的村民张小明望着这堆毛竹很是无奈,他说,由于交通不便,山上的毛竹基本上处于无人砍伐的状态。为了凑齐一车毛竹,张小明兄弟两人足足忙活了2个月,数量是够了,但毛竹却开始霉烂,只能贱价卖了。

    机耕路只修到半山,再往上便是崎岖的山路。一边走,张小明一边介绍其村里的情况,因为车子进不了村,全村的5000多亩山林,有一半处于失管、荒废状态。“算笔账就清楚了,100斤毛竹卖30多元,但是雇人的工资一天起码要150元,算下来根本不划算。”张小明说,大家宁可让资源荒废在山上,也不愿来打理。

    事实上,为让山里的产品可以运出山外,帮助老百姓增加收入,之前省里曾为发展库区经济到衢江区湖南镇进行专题调研,考虑到山区交通条件差,生产生活不方便,专门出台了针对库区发展的政策,并为修建林区道路拨了专项资金。

    在此政策的扶持下,2008年至2010年全乡共修筑林区道路24条43.6公里,其中,乡政府至百祥坑村之间(到下百祥)修通的1.5公里机耕路便是享政策之福。然而,随着该政策的结束,剩余的1公里多林区道路未能得到修建,无法满足原百祥坑村民对大面积山林资源维护的需求。虽然大部分村民下山脱贫了,但他们原有的资源却无法为其提供应有的收益。

    改善山区村民生活条件,林区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是关键,这涉及资金问题。然而,不管是翁源村还是举村乡,都不具备这个资金实力。

    那么,在经济实力不强的现状下,到底该如何发展山区经济,并将其打造成为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

    政策倾斜帮一把

    “如果政策还有,直接把路修进山,而不是修一半,这全村的毛竹、板栗就有了出路,我们也有了活路。”盼政策、盼通路,这不仅是张小明一个人的盼,也是诸多代表、委员们的一大盼。代表、委员们认为,我市的山区资源在全省最具优势,这也是打造山区经济示范高地的落脚点,关键在于如何把现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这就需要省一级在政策上对欠发达地区倾斜以及延续。

    所谓政策既有产业发展政策,亦有林区道路建设政策。自2010年起,全省便启动了十万公里林道建设工程,补贴标准为5万元/公里,但由于省里对欠发达地区没有划拨专项资金,这项政策并未在各地得到真正落实。

    事实上,即便落实到位,也存在着较大差距。衢州市人大代表、衢江区杜泽镇明果村支部书记郑银富说,修建林区道路,每公里的费用起码在12万元,除去补贴,还有7万元的差额无从落实,他建议省政府修改完善林区道路补助政策,将其从每公里5万元提高至15万元。

    对此,代表、委员们也充满信心,因为在2011年底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中,省里就提出,落实好新一轮支持欠发达地区发展的政策,继续对12个重点欠发达县和贫困集中区域给予特别扶持。

    “省里提出要支持山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这就是一个信号。”代表、委员们认为,山区要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很重要,修建林区道路便是其中一种,一旦全部完善,仅毛竹这块,每50公斤村民便可提高7元-10元的收入,而这只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是山区对接海洋,靠的便是满山的资源。

    从衢州市林业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衢州有三分之二的林道没有进行修建。一旦有相关政策出台并落实,实现每公里林区道路覆盖300亩林地的目标,山区经济的盘活就指日可待。

    林地流转活一片

    “山区道路建设只是一个方面,要真正盘活整个山区经济,使其成为示范高地,还必须走出一条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道路。”对于山区经济的发展,郑银富有着诸多思考:“工业产业要上规模,做大做强,山区经济也同样需要。”

    郑银富提出,集体林权改革,均山到户,责任到人,在改革之初确实发挥了农户的主动性,但近年来,随着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抛山、荒山情况有所增加,盘活山林经济迫在眉睫。而所谓“盘活”即实现山林资源流转,通过流转,使分散在千家万户的林地逐步向经营大户、加工企业、合作组织等集聚,形成“人人有山,不需人人经营,但人人受益”的格局。

    事实上,绍兴市的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就已探索了政府赎买的方式,对林木、林地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后,收归国有,如此一来,既增加了林农收入,又遏制了森林火灾多发态势,还保护了森林生态安全。

    “‘两会’上,我打算递交一个关于山林流转的议案。”郑银富说,在明果村,山林流转已经在小范围实行,但要形成规模经济,起码要300亩以上,因此,他建议,山林流转不要停留在农户与农户间的小范围流转,借鉴外地经验,由政府收回,然后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进行统一经营。

    郑银富的设想也并非空穴来风,省里提出对生态优势明显的山区,要加快发展生态农业和绿色低碳制造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一旦形成产业集聚,则可通过加强山海协作园区建设,创建浙商回归产业园,拓展浙江经济腹地来发展。

    “省里的战略正是我市发展山区经济的指南。”对此,代表、委员们各抒己见,建议促进山区林地有序流转的同时,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担保、林木保险等投融资改革,来盘活整个山区资源,在建设示范高地的基础上成为全省的生产高地。

    来源:衢州日报

    

  • 87人
  • 0人
经济 相关的文章
版权和免责声明:
1.凡注有“浙江民营企业网”的文章,均为浙江民营企业网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2.未注明来源或转载自其他媒体的文章,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认为文章有可能损害您的利益或知识产权,请与我们联系。

关于我们 | About zj123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建议留言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资讯

客服:0571-87896971 客服传真:0571-87298208 543059767 1091140425

中国电子商务网站百强 © 2002-2012 zj12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监网监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