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三门亭旁镇山头平村的污水处理池通过环保部门验收,至此,全村的生态工程改造告一段落。
山头平村处在一个山坳中,属于亭旁水库源头区域内,全村仅37户、107人,在集体经济空白的情况下,短短一年就完成硬化、绿化、亮化等工程,还建起生态公厕、污水处理池等设备。亭旁镇山头平村的这一喜人变化,得益于各级政府部门对亭旁佃石水库库区的政策倾斜以及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
“我们村的集体收入几乎为零,没有上级的支持,要办成一件事很难。”山头平村村委会主任郭彩青说,今年,县里把他们村列入整治计划,村子虽小,但建设标准很高,仅污水处理池就花了15万余元,都是县里出钱,村里只管施工。
亭旁镇农办副主任金礼军说,县政府将库区上游所有村庄(共21个行政村)都列入整治计划,分三批完成。2010年已完成7个村的综合整治工作,今年又安排了坐塘、大溪下、山头平、横路、里洪、坑河和外娄7个村。据了解,在年底前,有关部门将组织人员对库区内的7个村进行整治村验收。
据介绍,在去年和今年的14个整治村建设中,县政府共投入整治资金350万元,拆除绝大部分的露天粪坑,建成生态公厕23座。明年,剩余7个村的整治工作也将启动,届时就能完成所有村庄的整治任务。
同时,水利、林特、交通等部门,也纷纷加大对亭旁库区的政策倾斜力度。水利部门已将库区上游村庄的河道全部列入整治计划,计划分5年实施,今年已经启动上梅、下梅等5个村的河道整治工作。林特部门将库区周边4800亩山林划为重点生态公益林,每年给予每亩15元的补助,并大力开展荒山荒地复绿工作,到目前为止已种植南方红豆杉1000多亩。交通部门投资近100万元,对石岭线库区段公路进行改造,增设公路防护设施,改善路况和防护条件。
镇里一位分管环保的干部风趣说,亭旁库区内百姓正在分享生态“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