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铝合金缸体铸造工艺性能是指在充满铸型、结晶和冷却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的那些性能的综合,如流动性、收缩性、气密性、铸造应力和吸气性等。铝合金这些特性取决于合金的成分,但也与铸造因素、合金的加热温度、铸型的复杂程度、浇冒口系统及浇道形状等有关。 流动性是指合金液体充填铸型的能力。流动性的大小决定合金能否铸造复杂的铸件,在铝合金中共晶合金的流动性最好。影响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主要是成分、温度、合金液体中存在金属氧化物和化合物,以及其他污染物的固相颗粒,但外在的根本因素为浇注温度及浇注压力的高低。实际生产中,在合金已确定的情况下,除了强化熔炼工艺外,还必须改善金属型模具排气及温度,并在不影响铸件质量的前提下提高浇注温度,保证合金的流动性。 收缩性是铝合金缸体铸造的主要特征之一。一般讲,合金从液体浇注到凝固,直至冷却,共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液态收缩、凝固收缩和固态收缩。合金的收缩性对铸件质量有决定性的影响,它影响着铸件的缩孔大小、应力的产生、裂纹的形成及尺寸的变化。通常铸件收缩又分为体收缩和线收缩,在实际生产中一般应用线收缩来衡量合金的收缩性。铝合金收缩大,铝铸件产生裂纹与应力的趋向越大,冷却后铸件尺寸及形状变化也越大。 缩孔和疏松是缸体铸件的主要缺陷之一,产生的原因是液态收缩大于固态收缩。生产中发现,铸造铝合金凝固范围越小,越易形成集中缩孔凝固范围越宽,越易形成分散性缩孔,因此,在设计中必须使铸造铝合金符合顺序凝固原则,即铸件在液态到凝固期间的体收缩得到合金液的补充。对易产生分散疏松的铝合金铸件,冒口设置数量比集中缩孔要多,并在易产生疏松处设置冷铁,加大局部冷却速度,使其同时或快速凝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