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具体是指在大气、水蒸汽、淡水等弱腐蚀介质中耐腐蚀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介质腐蚀(酸、碱、盐等化学浸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由于两者在化学成分上的差异而使他们的耐蚀性不同,普通不锈钢一般不耐化学介质腐蚀,而耐酸钢则一般均具有不锈性。通俗地说,不锈钢就是不容易生锈的钢,实际上一部分不锈钢,既有不锈性,又有耐酸性(耐蚀性)。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由于其表面上富铬氧化膜(钝化膜)的形成。这种不锈性和耐蚀性是相对的。
不锈耐酸钢铬含量不少于12%的耐腐蚀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钢中的铬与腐蚀介质中的氧作用,在钢的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氧化膜,称为自钝化膜,使钢在空气、水和酸、碱、
盐中很耐腐蚀。钢中除铬以外,还可加入镍、钼、铜、钛等合金元素,使其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工艺性或机械性能等。铬不锈含铬量在12~30%之间。最早于1912年由英国的H.布里尔利制成。按室温下的组织结构,铬不锈钢又分为铁素体不锈钢和马氏体不锈钢两类。铁素体不锈钢含碳量较低,不能热处理强化,强度低,可焊性差,如0Cr13、0Cr17Ni等,主要用于制作硝酸工业、人造纤维和食品工业的设备。碳、氮总含量在0.02%以下的超纯铁素体不锈钢,如00Cr27Mo钢等有更好的耐蚀性和工艺性能。马氏体不锈钢含碳量较高,经淬火热处理后能获得很高的强度和硬度,但耐蚀性较差,如1Cr13、4Cr13、9Cr18MoV钢等,多用于制造承受高载荷的汽轮机叶片、螺栓以及要求高硬度的阀片、刀具和轴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