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孩子在课堂上睁大了眼睛似乎是在听讲,结果却什么也没听到,什么也没学会,人们多半会认为这个孩子心猿意马,心思不在课堂;如果一个孩子总是一副懒洋洋的样子,什么也不想做甚至不想动,人们多半会觉得这个孩子生性懒惰,不可救药。
可是,人们哪里知道,这些其实都是营养不良的典型表现――例如贫血,特别是缺铁性贫血,即使仅仅是轻度,也会使人的学习记忆能力下降和快速思维能力变得迟缓。正常的孩子上课一堂课可以集中精神35分钟,但缺铁性贫血的孩子也许只能集中15~20分钟。“因此,若是发现孩子不听话、上课时小动作多,很可能营养不良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是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所长季成叶教授指出的。
那么,会宁人的营养好吗?作为国家级的贫困县,会宁显然并不具备大城市良好的营养条件,会宁人的营养状况处于中下水平,普遍缺乏蛋白质及热量。记者随考察团在当地中学校园中看到,与大城市的同龄孩子相比,这里的学生个头明显偏低。
说到营养,人们总是首先想到身高、体重、健康与否等与身体直接相关的因素,而很少考虑到营养与大脑的发育、与性格及人的综合素质等等之间会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是中国人自古对一个人智力及潜能习惯性的判定。然而,这一判断忽视了“流体智力”这一重要的概念,认为人的智力是从小获得的。
事实上,一个人的智力需要从小到大不间断地培养。
中国保健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美肥胖研究协会会员西木博士介绍,人脑1岁时约1000克,7岁时约1300克,17岁时约1350克。换句话说,人脑发育在1岁时完成75%,7岁时完成95%,17岁时完成发育――所以,从母亲怀孕到孩子成长到17岁,其间的饮食营养对大脑发育最为关键。不少女孩儿时语言、动作能力突出,上小学时成绩往往在班里名列前茅,但升高中后数理化成绩明显落后;而不少男孩在青春期后智商潜能打开,成绩进步很快。对此,人们一直不明就里――其实,这正是“流体智力”作用的结果。
季成叶教授介绍,一个人的智力在儿时首先通过语言、动作得到表现,青春期时在语言、动作的基础上开始出现“流体智力”。
它是一种创造性、逻辑性思维的能力,表现为对事物的认识能力、遇事时的应变能力以及做事的坚持性和纠错能力。这种智力在时空上表现为流动的特点,是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重要过渡,是智力的发展。
而智力发展的基础是大脑的健康发育。季成叶教授指出,这个基础是大脑皮层的三个中枢:逻辑中枢、语言中枢和唤醒中枢。三个中枢相互作用离不开其生物基础,那就是蛋白质大分子的不断产生、合成。蛋白质大分子的合成需要营养,如果在这一阶段中营养跟不上,就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影响流体智力的发展。
所以,在智力发育这一不间断的过程中,除遗传因素外,最重要的就是营养。季成叶教授指出:“营养不良对智力最大的损害,主要是对长时间记忆能力的打击。‘长时间记忆能力’区别于瞬间记忆,表现为对所记事物长期甚至终身不忘,与创造性思维密切联系,是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而如果一个孩子长期挨饿或是长期营养不良,那么这个孩子看上去可能会显得目光无神,在课堂上听而不闻。所以,看一个孩子是否存在营养不良,看看他的眼神就可以知道。营养不良还可致全身免疫力下降,使人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而每病一次都会对智力发育造成一定影响。那么,在整体营养状况处于中下水平的国家级贫困县会宁,人们靠的又是什么,营养了孩子的大脑?
最终证明了是亚麻籽油培养了会宁一批批聪明的孩子
官网:http://www.y-ping.com
淘宝商城 http://rcypt.taoba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