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调质钢:高强度和延展性
2000年以后,一汽与东北特殊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开发出断裂分离连接杆FAS2271和FAS2237、前轴钢FAS2225、曲轴FAS2239和低成本的非调质钢FAS2241。一汽为前轴还制定了FAS2340计划。
非调质钢的发展趋势是提高强度和延展性。因此,在研究和推广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非调质钢的应用对汽车产业和钢铁企业都有利,双方应该联手不断发展和传播这种产品。其次,我们认为应着重开发具有高强度和高延展性的非调质钢。再其次,非调质钢的标准要不断改进。最后,应持续研究低成本的非调质钢。
对高强度耐候桥梁钢,一般有3种研制路线,第一种,是传统的调质生产工艺路线,如美国桥梁用结构钢标准(ASTMA709/A709M-95)中的70W(碳含量≥0.12%),它对焊接工艺要求较高,需要焊前预热,因此生产周期较长,成本较高。
第二种,就是低碳TMCP工艺路线,钢中碳含量一般在0.07%~0.11%.这种钢虽然不用进行调质处理,但由于碳含量仍然相对较高,在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钢板愈厚其焊接敏感性系数愈高,在焊接时需要预热;在采用大线能量焊接时,还存在韧性降低的问题。
        第三种是超低碳贝氏体钢路线。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碳含量严格控制在很低的范围(小于0.05%),在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的同时,具有极佳的焊接性,所得到的贝氏体组织均匀性较好,微区间电极电位差较小,增强了耐蚀能力。由于它不用调质处理,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是当前高强耐候桥梁钢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