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检查窑筒体表面温度变化情况,以防掉砖红窑事故及提供在何处何时更换耐火砖的依据。特别提醒注意的是:窑筒体表面最高温度不允许超过400℃,否则将会由于窑筒体钢板强度和刚度的显著降低,引起产生裂纹的危险
⑵检查窑筒体对接焊缝有无裂缝
⑶检查窑筒体有无严重摆动现象,窑筒体窜动是否稳定
⑷烧成带筒体若没有淋水装置,应检查水管孔眼有无堵塞,淋水量是否充足分布是否均匀
当来料较少时,切忌将喷煤管伸进去,开大排风,拉长火焰,这样会使水泥回转窑窑尾温度急剧上升,烧结回转窑分解炉,旋风筒的温度也会很快升高,从而极易造成旋风筒或下料管道的粘结甚至堵塞,窑尾烟室和分解炉也容易结皮,并使系统阻力增大。当物料较少时的正确操作方法是:适当把喷煤管往外退一些,关小排风,减少分解炉和窑头的喂煤量,控制好烧结回转窑窑尾温度和旋风筒的温度,采用短焰急烧,等待物料的到来。
如用柴油点火应不忙全部关闭油泵,但可适当调小阀门开度;烧结回转窑待投料后物料到达烧成带后才可停止供油。何时加料,应根据回转窑窑尾温度和预热器出口温度来确定;烧结回转窑开始投料量应相对较高,一般不应低于设计产量的60%,之后慢慢增加喂料量,且加料幅度宜小不宜大,直到正常时的喂料量;另外,应尽量缩短在低喂料量的运行时间,因为在此期间极易发生塌料造成预热器系统的堵塞。
前文提到液相黏度影响着硅酸三钙的形成,黏度小,有利于液相中质点的扩散,能加速硅酸三钙的形成。
那么,如何控制液相黏度对熟料烧成的影响呢?
我们知道,影响液相黏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化学成分,我们同样先把温度定义为1450℃(比较接近于生产实际),液相黏度就只与化学成分有关了。
再通过一定条件下的实验,测得每种组分在该温度下的液相黏度与其含量的关系,然后把他们加起来,就可以得到该熟料的一个有关“液相黏度”的值了,这个值与配料有关,可以人为控制。
值得说明的是,这个加起来所得来的液相黏度值,并非该熟料真正的的液相黏度,因此加一“准”字以示区别。但对于大工业生产来讲,重在控制其变化趋势,控制其稳定性远比控制其绝对值来得重要,因此有这么个加起来所得来的“准液相黏度”概念,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生产。
根据在一定条件下的有关实验,建立起来的有关因素与液相黏度的一些关系如下。虽然这些关系是有条件的,但我们可以先甩开条件,仅看看某因素对液相黏度的影响方向和影响力度,也已经是很有意义了。
水泥回转窑:http://www.fenjiji.net/xw/n685.html
回转窑:http://www.hxzg.com/shscx.html
回转窑调整托轮的方法-水泥回转窑图片-DX19回转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