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缓速器能在车辆刹车系统不工作的情况下适当降低车速从而延长刹车系统使用寿命,也能提高我们开车的安全系数。那么,究竟是什么力量能够让一个小小的缓速器居然能有如此大的能量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缓速器的原理。
该装置安装在汽车驱动桥与变速箱之间,通过电磁感应原理实现无接触制动。px 是一种辅助制动系统,是制动系统的一个必要补充,但不能取代主制动系统。
电涡流缓速器一般由定子、转子及固定支架组成。
缓速器工作时,定子线圈内通电产生磁场,而转子随传动轴一起旋转。转子切割定子产生的磁力线,从而在转子盘内部产生涡旋状的感应电流。这样,定子就会向转子施加一个阻碍转子旋转的电磁力,从而产生制动力矩。同时,涡流在具有一定电阻的转子盘内部流通,由于电阻的热效应会把电能转化为热能,这样,车辆行驶的动能就通过电磁感应和电阻发热最终转化为热能散发。
缓速器转子随变速箱输出轴转动,而导轮不动。当缓速器内充有油时,随输出轴转动的转子作用于油液一个动量矩M1,带动油液绕轴旋转,同时,油液沿叶片运动作内循环圆旋转,甩向导轮。即油液有两个方向的运动 绕轴向的“公转”和绕径向的“自转”。油液甩向导轮时,油液的“公转”对导轮叶片产生冲击作用,将转子作用于油液的动量矩M1传递到导轮叶片上。同时,固定的导轮叶片也对油液产生一个反向作用的动量矩M2。油液流出导轮再流入转子时,同样将M2传递到转子上,形成对转子的阻力矩,阻碍转子的转动,从而实现对车辆的减速作用。由于油液在循环流动中没有受到任何其它附加外力,根据力学平衡原理,油液甩向导轮和流向转子的动量矩关系有M1=-M2。转子转动的能量经油液的阻尼作用转变成热量,通过散热器散发到空气中。
汽车在减速或下长坡时,启用缓速器,可以平稳减速,免去使用刹车而造成的磨损和发热。 目前有两种结构的: 电涡轮缓速器:相当于在传动轴上装了个“发电机”,不通电时,无接触无磨损,需要制动时接通电缓速器(2张)路,传动轴便受到电磁场的阻力,达到制动目的。无磨损但结构庞大。 目前重卡、大客多有选用(国外还可在工作时向电瓶充电)。 电涡流缓速器的原理与发电机一样,传动轴上有定子线圈,固定在横梁上有转子线圈包围传动轴(不过外形与发电机大相径庭),不需要电脑控制,只要接通线圈的电路,缓速器就会对传动轴产生阻力。 液涡轮缓速器:在变速箱箱壳后端增加一个涡轮室,当制动电路开启后,使变速箱油在涡轮中产生阻尼达到制动效果,无磨损但要增加散热。 缓速器的原理很简单,主要就是运用了物理的电磁感应原理,简单的原理能够产生大大的能量,这就是缓速器神奇的地方。
详情请见:www.yongy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