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管理,主要是指战略制定和战略实施的过程。一般说来,战略管理包含四个关键要素:战略分析———了解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对竞争地位战略选择———战略制定、评价和选择战略实施———采取措施发挥战略作用。战略评价和调整———检验战略的有效性。
1.战略分析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影响企业目前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并确定在战略选择步骤中的具体影响因素。战略分析包括三个主要方面:
●确定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它们是企业战略制定和评估的依据。
●外部环境分析。战略分析要了解企业所处的环境(包括宏观、微观环境)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给企业将带来更多的机会还是更多的威胁。
●内部条件分析。战略分析还要了解企业自身所处的相对地位,具有哪些资源以及战略能力还需要了解与企业有关的利益和相关者的利益期望,在战略制定、评价和实施过程中,这些利益相关者会有哪些反应,这些反应又会对组织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和制约。
2.战略分析阶段明确了“企业目前状况”,战略选择阶段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企业走向何处”。
首先需要制定战略选择方案。在制定战略过程中,当然是可供选择的方案越多越好。企业可以从对企业整体目标的保障、对中下层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发挥以及企业各部门战略方案的协调等多个角度考虑,选择自上而下的方法、自下而上的方法或上下结合的方法来制定战略方案。
第二步是评估战略备选方案。评估备选方案通常使用两个标准:一是考虑选择的战略是否发挥了企业的优势,克服劣势,是否利用了机会,将威胁削弱到最低程度二是考虑选择的战略能否被企业利益相关者所接受。需要指出的是,实际上并不存在最佳的选择标准,管理层和利益相关团体的价值观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战略的选择。此外,对战略的评估最终还要落实到战略收益、风险和可行性分析的财务指标上。
第三步是选择战略。即最终的战略决策,确定准备实施的战略。如果由于用多个指标对多个战略方案的评价产生不一致时,最终的战略选择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根据企业目标选择战略。企业目标是企业使命的具体体现,因而,选择对实现企业目标最有利的战略方案。(2)聘请外部机构。聘请外部咨询专家进行战略选择工作,利用专家们广博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较客观的看法。(3)提交上级管理部门审批。对于中下层机构的战略方案,提交上级管理部门能够使最终选择方案更加符合企业整体战略目标。
最后是战略政策和计划。制定有关研究与开发、资本需求和人力资源方面的政策和计划。
3.战略实施就是将战略转化为行动。
主要涉及以下一些问题:如何在企业内部各部门和各层次间分配及使用现有的资源为了实现企业目标,还需要获得哪些外部资源以及如何使用为了实现既定的战略目标,需要对组织结构做哪些调整如何处理可能出现的利益再分配与企业文化的适应问题,如何进行企业文化管理,以保证企业战略的成功实施等等。
4.战略评价就是通过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审视战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战略调整就是根据企业情况的发展变化,即参照实际的经营事实、变化的经营环境、新的思维和新的机会,及时对所制定的战略进行调整,以保证战略对企业经营管理进行指导的有效性。包括调整公司的战略展望、公司的长期发展方向、公司的目标体系、公司的战略以及公司战略的执行等内容。
企业战略管理的实践表明,战略制定固然重要,战略实施同样重要。一个良好的战略仅是战略成功的前提,有效的企业战略实施才是企业战略目标顺利实现的保证。另一方面,如果企业没有能完善地制定出合适的战略,但是在战略实施中,能够克服原有战略的不足之处,那也有可能最终导致战略的完善与成功。当然,如果对于一个不完善的战略选择,在实施中又不能将其扭转到正确的轨道上,就只有失败的结果。
企业战略调整的路径依赖
企业环境和/或企业能力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对原先的战略进行调整。核心能力、企业文化以及经营者的行为特征是企业战略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些因素明显地表现出路径依赖的特征。要超越路径依赖,使企业成长与发展摆脱过去的阴影,必须运用虚拟组织,构造战略联盟,用企业外部的战略资源支持企业内部的发展战略组织企业的知识创新,发展企业的核心能力改造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学习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在制度上保证和促进经营者行为的合理化。
路径依赖本是制度经济研究中的一个常用概念,意指经济发展与经济制度的演变通常受到人们以往选择的影响。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战略调整决策及其组织实施也表现出类似的特征。本文首先界定企业战略调整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分析这些因素的路径依赖特征,最后在此基础上讨论如何通过知识创新、运用虚拟组织、改造企业文化以及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保证经营者的必要更替来克服企业战略调整中的路径依赖。
一、企业战略调整的影响因素分析
战略调整是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对过去选择的目前正在实施战略方向或线路的改变。原先选择的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下述情况时,会提出调整问题:第一,企业发展的环境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源自某种突发性的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这种变革打破了原先市场的平衡第二,企业外部环境本身并无任何变化,但企业对环境特点的认识产生了变化或企业自身的经营条件与能力发生了变化第三,上述两者的结合。不论缘自何种原因,企业能否及时进行有效的战略调整,决定着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生存和发展水平。
战略调整是一种特殊的决策,是对企业过去决策的追踪。这种追踪决策受到企业核心能力、企业家的行为以及企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经营过程是某种核心能力的形成和利用过程,企业核心能力的拥有及其利用不仅决定着企业活动的效率,而且首先决定着企业或战略调整方向与线路的选择决策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战略调整也是在一系列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这种选择在一定意义上说是经营者行为选择的直接映照企业文化则对上述选择过程以及选择确定后的实施过程中人的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下面我们依次描述这些因素的影响。
第一,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改变或调整企业的经营领域或方向,首先需要分析企业已经形成的核心能力及其利用情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种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通常是由多家企业完成的。企业面对的是竞争性的市场。在竞争市场上,企业为了及时实现自己的产品并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占有份额,必须形成并充分利用某种或某些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是竞争性市场中企业绩效的核心”(波特,1997,第1页)。所谓竞争优势,是指企业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在经营上的某种特点。这种特点是竞争对手难以、甚至无法模仿的。由于形成和利用竞争优势的目的是为了不断争取更多的市场用户,因此,企业在经营上的这种特点必须是对用户有意义的:“竞争优势归根结底产生于企业为客户所能创造的价值”(波特,1997,第1页)。
是什么因素决定了企业能够形成某种竞争优势?普拉哈拉德和哈梅尔认为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核心竞争能力是企业“在一系列产品或服务中必须依赖的那些能力”。这种能力不局限于个别产品,而是对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都有促进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核心竞争力不仅超越任何产品或服务,而且有可能超越公司内任何业务部门。核心能力的生命力要比任何产品或服务都长。由于核心竞争力可以促进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优势,所以能否建立比竞争对手领先的核心竞争能力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只有建立并维护核心竞争能力,高级管理部门才能保证公司的长期存续。核心竞争能力是未来产品开发的源泉,是竞争能力的根,单个产品和服务则是果。高层管理者不仅要努力维护企业在现有市场上的地位,还要努力争取企业在未来市场上的份额”(普拉哈拉德、哈梅尔,1998,第215~216页)。
第二,企业家的行为倾向。
作为追踪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