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名称】:皂角刺
【类 别】:茎藤类
【英文名称】:Chinese Honeylocust Spine
【别 名】:天丁、皂针、皂荚刺。
【来 源】: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棘刺。
【植物形态】:落叶乔木,棘刺圆柱形,常分支。羽状复叶互簇生,小叶6~16,卵形至长卵形,长3~8cm,宽1~2 cm,先端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齿。总状花序腋生及顶生,花杂性;花萼4裂;花瓣4,淡黄色;雄蕊6~8;子房沿缝线有毛。荚果扁长条状,长12~35cm,宽2~4cm,紫棕色,有时被白色蜡粉。花期5月,果期10月。
【生 长 地】:生于路旁、沟旁、宅旁。主产河南、江苏、湖北、广西。
【采 制】:全年可用刀砍下棘刺或切片晒干
【化学成分】:含皂荚皂甙B-G(gleditsiasaaponin B-G)、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酯酸、油酸、亚甾醇、谷甾醇、二十九碳烷(nonacosane)等。
【性 味】:性温,味辛。
【功能主治】:消肿托毒,排脓,杀虫。用于痈疽初起或脓化不溃;外治疥癣麻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