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纺织服装业建设,就是在这样一种内在基础薄弱、外有西方国家封锁的艰难情况下展开的。
在“一五”期间,除了向苏联学习一些建厂经验外,大规模发展和生产基地建设都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去完成的。
我国先后建立了一大批纺织工业基地,如郑州、西安、咸阳、湖北、上海、天津、青岛、上海、北京等。到20世纪70年代末,基本建成了完整的纺织工业体系,解决了人民衣着消费的基本生活需要。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没收官僚资本企业,对民族资本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新的企业,我国纺织机械行业迅速发展起来。在“一五”期间,新中国纺织机械工业已初具规模,实现了从以修配为主到以制造为主的转变。
【历史记忆】在此期间,通过没收官僚资本的工厂,上海第一、第二机械厂,青岛第一机械厂和天津第一机械厂,改为国营企业,还接收了中国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总厂、分厂和远东针布厂,改为公私合营企业,同时陆续建设了经纬纺织机械厂、郑州纺织机械厂和沈阳纺织机械厂等一批大型的新企业,壮大了中国纺织机械的制造力量。
1957年,我国逐渐恢复安东化纤厂(后为丹东化纤厂)和安乐人造丝厂(后为上海化纤四厂)。国家又成套引进粘胶长丝技术建设保定化纤厂,引进尼龙长丝技术建设北京合成纤维实验厂,拉开了新中国化纤工业发展的序幕。
相关搜索: www.haozifush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