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耳,即为通常所说的“掏耳朵”,古已有之。采耳师通过各种工具,对耳洞内外进行清理、刺激,使人在酥痒和紧张之后获得享受与放松!据称,采耳除有清洁之基本功用外,还能起到减压之效,对耳嗡、耳痒、耳痛、耳鸣、中耳炎有不错效果。
蒋耳朵,是一位50多岁的四川男人,身上有着一种川蜀宝地的闲适和悠闲。少年随父学艺,练就一手被人称道的采耳绝活。近40年来,他清理了不计其数的耳朵。
数十工具精妙采耳
打开采耳工具箱,里面陈列着数十种工具,除了普通人常用的挖耳勺、镊子,更有难得一见的银刀、毛刷、软刨、锋勾、震子……。这些纤细精致的工具,有的长达30公分。“顾客多,工具基本是一月一换”。
采耳,自成体系,一般分四步。一“刮”,消毒后,把十几种工具夹在左手各手指之间。右手拿银刀在客人耳郭四周刮一下,让客人放松。由于银刀锋利,手法十分重要。二“掏”,打开头灯对准耳廓,轮换使用挖耳勺、软刨、锋钩、镊子,轻掏慢取,进行初步耳道清洁。三“转”,将毛刷伸入耳道内,拇指和食指捏住毛刷的另一端,快速转动,这样掏下来的耳屎就会粘在毛刷上。四“震”,插入新毛刷,再用震子(也叫音叉)震击毛刷柄,随着毛刷的上下震动,一些细散的耳屎就会被震落,转动毛刷,将这些耳屎取出。
采耳时,顾客无不心旷神怡、满足享受之情溢于言表,足见其手法之精湛娴熟,程序设计之精妙。
耳朵乃精密器官,如何确保万无一失?蒋耳朵表示,自己也是不断通过实战逐渐积累经验的。开始没人可练手,他就掏自己的耳朵。
蒋耳朵一直保留着一件特殊的战利品——个指甲大小的耳丁。耳丁的主人曾去过好几家医院,均被告知需要手术取出。但梁耳朵用他的工具,轻松就给取了出来。
俗语“耳朵不掏不聋”,老梁认为这是误解:耳内残存着很多污物,遮盖住了人体的穴位,采耳能起到清洁保健的作用。古语的意义,应当在于告诫平常人,不要私自盲目掏耳朵,否则很易弄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