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线城市的消费观念超前,客群消费能力强,客群基数大,客户可以细分,只要抓住其中具有部分特质的主力客群,就可以满足购物中心日均客流量要求,进而达成销售额水平,保证开业率和租金坪效。
但三四线城市不同, 城区总人口有限,商业分散,客群年龄差异大,消费习惯保守,一般购物中心更应当向全客群方向覆盖,才能保证购物中心的日均客流量和销售额,进而保证购物中心的正常运营。
第三是电商对购物中心的冲击与挑战。电商的迅速崛起,顺应了现代人快节奏、高效率的潮流,满足了很多人足不出户便可购物的“懒人经济”需求,更降低了中间环节的费用,把商业租金变成给予客户的优惠。目前不只是年轻人,也有很多的年过半百的人也在使用电商,他们不用再去超市,甚至可以通过电商为父母买大米、打酱油,传统百货和超市里的业态在购物中心的生存环境将越来越差。
而电商对商业地产造成的深远影响还不止于此,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了移动互联网思维和移动互联网带来的变化,虽然移动互联网只是现代人手脚眼耳的延伸,但移动互联网有颠覆一切的可能,甚至可能改变目前购物中心建筑形态甚至盈利模式。
虽然电商不可能取代实体商业,我们无需对电商感到恐惧。但如何把移动互联网运用到购物中心中来,嫁接电商,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购物中心开发和运营的三大陷阱
当然,在瞄准发展机遇,把握商机的同时,购物中心开发和运营中存在的陷阱也不容忽视。
首先是商业思维陷阱。经常有人讲:是做商业地产还是做地产商业?其本质是一种思维之争。国内大多数商业地产开发商都是从住宅开发转到商业开发上来的。住宅开发模式是现金流加利润,只有住宅卖掉了,才有现金流,才可以滚动开发,住宅价格卖的高或者成本低才会有利润。做商业地产的时候往往也是从开发角度考虑现金流能否覆盖商业?成本如何可以更低?但一个购物中心的开发投入在三线城市大致为8亿元,而购物中心四十年的运营收入将达到四十亿元左右。因此,做商业地产的人是从商业运营出发,以终为始,只有商业项目建设不落伍、招商运营做到位,人流滚滚,租金收益才有保障,前期的投入才可以回收。
其次是商业模式陷阱。目前国内购物中心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万达、新城控股为标志的现金流滚资产模式。这种模式下必须通过综合体开发,用可销售商业的利润去弥补持有商业物业的投资成本。这就意味着企业的住宅和商业专业开发能力都要很强大,同时,在企业内部必须有一套严格的土地拓展评估机制,以保证开发地块能够符合商业综合体的规划布局和商业模型。
另一种是以香港企业为主流的信托基金模式。这些企业海外融资能力很强,融资成本很低,财务负担不重,可以自持纯商业的购物中心和办公楼,通过长期运营来获得投资回报。但这些企业往往选择的是在一二线城市,商业培育期会相对比较短,城市布局比较局限。
第三是商业人才陷阱。近几年,随着住宅市场受到政策调控,各路房企纷纷转战商业地产,甚至连不懂商业地产的企业也转行做商业地产,整个社会商业体量的急剧扩容,当越来越多的资金和土地涌入商业地产领域时,人才已经成为困扰商业地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商业地产的急速发展,土地拓展、开发建设、规划设计、招商运营、物业管理等各个方面都需要专业的人才,但遗憾的是目前这些方面都非常缺人。商业地产的人才质量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由于人才流动性加快,人才质量反而相对降低。一个项目的周期和一个人才成长周期还没有完成,就进入另一个阶段和另一个企业。
尽管如此,购物中心在现阶段依然是一个发展前景广阔、发展速度加快、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行业,抓住机会、迎接挑战、规避陷阱是所有企业必须面对的,并在激烈竞争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
2014这一年,郑州各大商场深度变革的步伐从未停歇:招商发力品牌大调、环境更新服务升级、营销提档创意十足,从而进一步提升了顾客体验度,成为“新常态”下郑州商场的突围之道。
“卖什么很重要,怎么卖更重要。”商家普遍认为,如今市场导向更明显,消费者越来越有主见,这要求商场必须求新求变,不断提升自身魅力,增加竞争优势。这不仅是商场面临微增长时代转型探路的一种手段,而且长远来看,苦练“内功”能拓展更多生存空间。
品牌调整求差异
2014年,品牌调整成为郑州商场的重点工作之一。商家分别根据形象、定位,对业绩不好的店铺或淘汰或调换位置,同时引进新品牌,提高坪效,不断满足消费者需求,保持商场新鲜感。
“面对市场变化,百货必须改变。要调整经营商品结构,同时增加功能性项目,来满足顾客的精神需求。”丹尼斯集团总经理王磊表示。
郑州国贸360广场总经理司小伟说:“品牌调整实际在强调商场的个性化概念,潮流品牌受众面窄、重复率低;花店可以作为一种形象符号,装饰商场,选择更多。而即便是大家都有的品牌也要装出不一样的感觉,避免同质化。”
回顾这一年调整之路,郑州商场为消费者带来了新的品牌体验,还引领了新的生活方式。不少商场女装品牌大“换血”,有的则根据受众群体将品牌集合,开辟主题馆。同时,尚品宅配、宜家代购等家居品牌开进购物中心,纸的时代等创意书吧落户商场。
此外,这一年各大商场纷纷持续增加餐饮比例, 满记甜品、57°湘、水货、甲哺甲哺、星巴克(黑裙店)等品牌首入郑州,和往年不同的是,餐饮业态已不仅仅扮演着吸客神器的角色,而是颠覆传统强调创新,对客群多种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进一步满足。
环境打造更舒心
商场环境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购物心情,为让消费者真正实现逛的舒心,2014年我市大部分商场分别在购物环境方面进行调整改造。
据了解,郑州国贸360广场、锦艺城购物中心、大商新玛特金博大店等商场将其动线重新划分,令顾客在视觉和心理方面都能感受到商场更加明亮、宽敞、舒适。同时,在各楼层回廊或中厅附近设置免费休息区,完善细节服务从而提升消费者满意度。
“金博大今年在硬件改造方面下足功夫,更换灯光、空调和地板,增加两部扶梯,并将中厅电梯直通负三层停车场,通过改善,让商场美观、温馨,回馈给顾客星级殿堂般的购物环境。”大商新玛特金博大店副总经理聂亚表示。
为了有效解决消费者停车难问题,郑州部分商场全力拓建新停车场。其中,作为今年市场新秀,郑州万象城购物中心的免费停车成为其亮点之一,为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服务,郑州万象城购物中心还聘请专业停车直营公司进行管理,设美女疏导员做“导航”。
“免费停车这个亮点当然会持续下去,但是由于身处核心商圈,周边上班族多,很多上班族停车占用有效资源,给顾客带来不便,商场正通过合理方式进行调整。”郑州万象城购物中心总经理朱洪涛说。
营销出招拼人气
近日,一些商场的企划部正忙着计划与总结工作,营销活动则是其中一条主线,串联起2014年与2015年商场大大小小的“动作”。刚刚过去的一年,丰富多彩的营销活动着实为商场人气做了不少贡献。
“今年商场营销活动比去年多,通过几档大型主题活动使客流直线上升,周末客流量保持在6.5万至7万之间,而成龙院线上座率54%,跻身全国百强影院。”锦艺城购物中心总经理张红强告诉记者。
“购物中心其实也在打造属于自己的‘朋友圈’,有趣且吸引人的营销活动能将精准的目标客群集中在一起,由于这些受众忠诚度高,有助于商场更好地经营客流,实现人气有效转换为商气。”朱洪涛表示。
2014年,商场每举行一次大型营销活动,总是人气爆满。周年庆折扣力度诱人,消费者铆足了劲儿抢购商品。在各大商场餐饮店,试吃活动或返券优惠令食客们排队等候。在美陈方面,购物中心大玩主题展,HELLOKITTY、芭比娃娃、航空展、冰雕展……商家不惜花重金,从材料使用到视觉效果上与一线城市同步,而在主题展进行阶段,商场客流也有明显提升。
此外,音乐节、时装秀、明星进店、快闪等营销活动也是郑州商场吸引消费者进店的招数。营销活动实现顾客与商场之间的对话,消费者觉得好吃好玩好看,体验够好,人气则会越来越旺。
百货“变身”购物中心
商业那些事儿
此前有消息称,2014年是新增百货店最少的一年,一线城市百货增长量微乎其微,新世界百货、步步高等将进一步下沉渠道,在三四线市场寻找机会。甚至部分企业几乎放弃了百货开发。受多方冲击,百货已被动走在深度变革的十字路口,面临十分严峻的市场形势。从郑州市场来看,多家百货商场选择购物中心化。业内人士认为,百货转型购物中心是可行选择,以期通过提高聚客能力来增强零售动力。
王磊 丹尼斯集团总经理
“把百货变成‘类购物中心’”。王磊表示,丰富的业态自然能满足顾客不同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