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简述
药名:柴胡
汉语拼音:Chái Hú
拉丁名: Radix Bupleuri
别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化学成分
柴胡其成分主要含柴胡皂苷(saikosapoins a、 b、 c、 d 四种),甾醇,挥发油(柴胡醇、丁香酚等),脂肪酸(油酸、亚麻油酸、棕榈酸、硬脂酸等)和多糖等。
药理功用
1. 解热,有效成分
2. 抗炎,有效成分
3. 促进免疫功能
4. 抗肝损伤
5. 抗辐射损伤
柴胡提取物柴胡皂甙
中文名称: 柴胡
外文名称: RootofChneseThorowax
别称: 地熏、茈胡、山菜、茹草、柴草
界: 植物界
科: 伞形科
分布区域: 吉林、辽宁、河北、河南、山东
清虚热中药,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对柴胡的植物形态多有记述。《本草图经》载:“(柴胡)今关、陕、江湖间,近道皆有之,以银州者为胜。二月生苗,甚香,茎青紫,叶似竹叶稍紫……七月开黄花……根赤色,似前胡而强。芦头有赤毛如鼠尾,独窠长者好。二月八月采根。”并有附图5幅。其中丹州柴胡、襄州柴胡、淄州柴胡图,以及《本草纲目》的竹叶柴胡图,《救荒本草》的柴胡图,均为柴胡属植物。
别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山菜、茹草《吴普本草》,柴草《品汇精要》。 性味:苦,微寒, 归经:归肝经、胆经。 功能:疏散退热,升阳舒肝。 主治: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煎服,3~9g 生态环境: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