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养成懒惰的习惯,做事情懒散,没有干劲,很大程度上是父母造成的。当孩子最开始想做事的时候,父母总喜欢说,你还小,这种事情你做不了。于是剥夺了孩子体验劳动的机会。在孩子自己做事动作不熟练的时候,父母就马上来代劳,这样也让孩子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打击了孩子做事的积极性。
东林平时做事总是拖拖拉拉,自己的事情也不愿意做,总是想着让父母来给他做。平时做完作业,他都是把作业一扔就跑出去玩,还得父母来帮他收拾文具。早晨起床,他也是在父母的帮助下,才能把自己给打理好。有时候父母觉得他做得不好,又很慢,实在看不过去,也就帮他把事情做了。
就这样,父母的帮忙让他养成了懒惰的习惯。平时做事情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做事情的态度也很不认真。即使做错了,他也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还有父母呢。
在学习上,他也是想着要依赖父母。每天做作业马马虎虎的,反正做完了有人来帮自己检查,做错了,也会有人来教自己。碰到稍微有点难度的题,他一看题目就空在那里了,觉得还是让父母来教吧,不愿意自己动脑筋。
东林之所以会养成这种懒惰的习惯,和他的父母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有很大的关系。
孩子的懒惰,常常和生活的散漫是分不开的。因此,父母应让孩子先养成有规律的生活节奏,让孩子的生活能够井然有序地进行,这样就会减少孩子做事拖拉和散漫的现象。
父母平时在生活中不要忽视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不要因为心疼孩子、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怕孩子受到伤害,或者嫌孩子干活干得不好,或觉得自己现在的家庭条件比以前要好多了,就不要孩子加入到劳动中来了。父母的这些思想都是导致孩子懒惰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受到过多的溺爱和迁就,这也是孩子懒惰的原因。父母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特殊化的种子,让孩子形成了 不良的思维习惯,觉得自己就是要让人为自己服务,懒惰是正常的。
父母可以给孩子关爱,但是不要溺爱,不要什么事都为孩子准备好,不让孩子亲自来做。这既破坏了孩子的劳动积极性,也让孩子没有很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在心理上也不能独立承担事情,没有很好的承受挫折的能力。对待任何事情,都没有相应的耐力和坚持力,很容易就放弃。
孩子要找到支撑自己去勤奋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理想、尊严、责任、感恩、成就等。孩子之所以懒惰,是由于父母的教育没有给孩子树立起这些信念,孩子有了这些支撑才会愿意远离懒惰。
父母必看网专业分享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关于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等问题,请立即进入网站:http://www.fumubi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