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存在着一些误区,比如一看到孩子犯错就生气,批评起来太过火,把孩子说的一无是处,以为这样的强烈刺激会使孩子接受批评、改正错误。殊不知,越是不客观、不公正的批评,越容易打击孩子的自信,引起孩子的反感,越起不到有效的效果。要想使孩子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父母就必须公正地批评孩子,是一说一、是二说二,而不要添油加醋、任意夸大。
记得儿子上一年级的时候,一天中午,他从学校哭着回来。一问才知道,原来同学们争着拿老师的教鞭玩,当他把教鞭拿到手时,教鞭断了,恰好被老师发现了,于是老师批评了他几句。对于这样的事,我毫不迟疑批评了孩子,并对他的表现相当不满,连带着把孩子的其他毛病批评了一顿。
儿子感到委屈和不满,他详细地向我讲述了事情的经过,我才知道,原来当班里的同学抢教鞭时,他认为那样不好,既不安全又影响团结;自己是班长,所以就上去制止。可当老师出现时,大家都松手了,儿子却把一个断了的教鞭拿在手里。听完他的话,我不禁脱口而出:“你真是多管闲事,什么班长不班长,把自己管好就行了……”
没想到我的一席话,不但没有压住儿子的火,反而激怒了他。儿子大声地说:“你和老师都不分青红皂白,我不服!”随后的几天里,儿子总是无精打采的,还向我提出了转学的要求。我开始意识到,那次批评有些不恰当。
于是我找到儿子的同学,核查了事情的经过,证明孩子讲的是对的;于是我与孩子的老师交流了一下,取得了一致意见;最后我和孩子进行了认真的谈话。我对儿子说:“妈妈错了,上次妈妈对你的批评有些武断和片面,对你是不公正的,妈妈认真地向你道歉。”接着我告诉儿子,爱集体、促团结是好的,以后还要继续做这样的事情,但应注意方法,要以说服为主。然后我告诉他:“老师已经认识到了自己的错,他让我代为向你表达歉意。”
说完这些,我看到儿子撅着的小嘴张开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几年了,但每当我批评孩子时,就会不经意想起这件事,它提醒我,批评孩子要有调查,有分析,要实事求是,不急于评判。
批评孩子时,要结合孩子一贯的表现,不应片面武断。有的父母批评孩子时,单纯地看孩子一时所犯的错误,对孩子进行全面否定。这样,孩子会觉得父母对他不公平,心里感到委屈,失去自信心。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需要看孩子的一贯表现,孩子的优点应该肯定。对孩子的错误,父母要帮孩子分析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只有客观公正地批评孩子,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父母任意夸大孩子的错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可能会使孩子产生消极心理。孩子会认为反正我的错误没那么严重,你爱说什么就说什么吧,于是孩子不把父母的话当回事,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这样,批评的效果无形中就降低了许多。最好的办法就是先调查清楚,合理、公正、适度地批评孩子;所谓“度”就是质与量的界限,超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因此,对待孩子的错误千万不能夸大其词,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恰如其分。
更多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请立即进入父母必看博客:http://www.fumubi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