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一再证明,求知欲和上进心强的孩子往往都是听话、主动、积极的好孩子。所以,父母纠正孩子的不听话,可以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人手。求知欲和上进心,就是对知识的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渴望,按照父母的话说,就是“爱学习”。孩子只有“爱学”,对获得丰富的知识和好的成绩具有一种内在的持续的追求愿望,才可能“学好”,并持续地保持好成绩。因此,作为父母,要特别重视启发孩子的求知欲。
下面我就给你分享一个案例,希望你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学到一些如何教育孩子学习的方法。
“妈妈,我得了全省特等奖!”电话里,儿子小光迫不及待地向母亲温碧茹报喜。
去年11月,小光参加了全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当时是抱着体验比赛、锻炼能力的心态去的,没想到竟然得了大奖。温碧茹虽略感意外,却也十分高兴。记得比赛结束时,小光答题顺利,曾骄傲地说:“这种比赛不需要复习,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因为题目的范围太广了。”说到“积累”,小光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积累了。
小光两三岁的时候,跟许多孩子一样,对自己的影子着了迷,走路的时候也不放过,甚至走着走着突然停下来转上两个圈,边转圈边盯着自己的影子看。发现了他的学习兴趣后,温碧茹开始有意识地在早晨、中午和傍晚等不同时间陪他一起看影子。
“光光的影子好长呀!”“咦,影子怎么变短了?”“影子怎么跑到前面来了?”……在温碧茹的提示下,他开始提问了:“妈妈,为什么影子会变?光光没有变呀。”妈妈找来了手电筒,又拿来了他的各种玩具,开始演示起来。手电筒忽远忽近,从这边换到那边……渐渐地,小光开始明白了,“影子随着手电筒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影子的大小与玩具和手电筒之间的距离有关”,“太阳、月亮和路灯就像手电简,光光和父母就像玩具,道理是一样的,明白吗?”小光认真地点点头。望着他那稚气的小脸,温碧茹笑了。
在小光成长的这11年里,他的点滴好奇心和求知欲都会得到尽可能的满足:父母重视他的每一个问题,能回答的,立即回答;暂时回答不了的,和他一起查资料;鼓励他自己动手去探索,想做的实验,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来做……
在外出旅游时,博物馆、科技馆总是在父母的安排之内。人类悠久的历史和现代发达的科技,常常令小光赞叹不已,流连忘返。
在小光不满6岁时,父母就给他买了电子积木。不久,他就能看着电路图,熟练地搭出各种电路了,而且满嘴都是“电阻”、“电容”、“电动机”……还不停地缠着大人问这问那。
上小学以后,父母又给他买来了各种简易实验器材。他着迷了,每天对着他的宝贝,一个实验要做上好几次,直到材料用光。他还连续几年养蚕,为蚕宝宝摘桑叶。他因此知道了蚕是怎么进食的,什么是昆虫的变态……
小光凡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最常思考的问题就是:“这是什么科学道理呢?”而当他捧起《我们爱科学》、《科学探索者》、《原来如此》等科普书籍时,更是爱不释手,读得津津有味。也许他并不能事事都想明白,书也还不能完全读懂,但父母觉得这份旺盛的求知欲却是更为可贵的东西,有了它,总有一天孩子会明白,能读懂。
孩子的天性和需求,为父母对他求知欲和上进心的启发提供了可能,所以诱发孩子的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主要内容是,从天性出发,着重指出“无”的存在,从而让孩子感到“该有”并看清“没有”。并且把知识的学习放到知识体系中去理解,让孩子不但知道该知识点,而且知道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使新知识很容易被原有知识“兼容”,在“兼容”过程中,培养更高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更强的求知意识。
求知欲是人内在的动机和愿望,所以父母一定不能阻碍孩子内心深处向外延伸的“线路”。内在“线路阻塞”,就不可能与外在的影响“对接”,那样无论父母怎样打骂,怎样苦口婆心、怎样恨铁不成钢都是无济于事的,孩子只会把你的话当做耳边风。
父母必看网专业分享孩子教育方法,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如何教育孩子等实用的孩子教育方法,请立即访问网站:http://www.fumubik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