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讨论管缝式锚杆支护存在的问题
信息来源:http://www.zggygs.com
管缝式锚杆是一种全长锚固,主动加固围岩的新型锚杆,它立体部分是一根纵向开缝的高强度钢管,当安装于比管径稍小的钻孔时,可立即在全长范围内对孔壁施加径向压力和阻止围岩下滑的摩擦力,加上锚杆托盘托板的承托力,从而使围岩处于三向受力状态,并实现岩层伟大。
在爆破振动围岩锚移等情况下,后期锚固力有明显增大,当围岩发生显著位移时,锚杆并不失去其支护抗力,它比涨壳式锚杆有更好的特性。
然而,管缝式锚杆支护仍然存在问题:
1、锚杆加工质量达不到设计要求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个别锚杆生产厂家一味追求利润,偷工减料时有发生。如减小锚杆板厚、加大缝宽、长度不足、托板规格小、托板厚度不够等,甚至采用锚杆的下脚料制作,这种有缺陷的锚杆支护效果势必不好。
2、质量跟踪不到位:有些煤矿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职工技术素质低,锚杆安装问题较多,具体如下:
①个别职工用锤砸击锚杆,使其直径变细,缝宽变小,有些干脆将锚杆锯下一节,这样做安装锚杆速度虽然加快了,但锚固力低,不能很好地控制顶板。这种现象纯属主观原因造成,对安全生产是非常有害的。
②钻头磨损严重时不注意更换,造成钻孔直径小,安装锚杆费时费力,甚至造成安装不到位,锚杆起不到锚固作用。
③打锚杆孔时不注意经常移钻,改变钻的方向,而在一个位置上打多个钻孔。打顶部孔时不是用短钎杆先打,再用长钎杆套打,而是直接用长钎杆打。锚杆安装角度常常不符合设计要求。
3、锚杆易氧化腐蚀
仅采用锚杆或锚网支护的巷道,锚杆直接与空气接触,氧化腐蚀很快。采用锚喷支护的巷道,喷体出现裂缝后,空气进入锚杆孔内,锚杆氧化腐蚀,特别在回风巷内湿度大,锚杆锈蚀更加严重。喷体裂缝的原因有两大类:收缩裂缝和受力裂缝。收缩裂缝产生的原因:
喷射混凝土养护不良,致使早期脱水;
水泥用量过多(大于430kg/m3),水灰比太大(大于0.5),速凝剂掺量过多(正常为水泥用量的3%~4%),喷层厚度严重不均匀;
砂子粒径太小,应该选用平均粒径在0.35~0.50mm的中砂,细度模量为1.8~2.5;
受力裂缝产生的原因有:受采区动压影响、喷层厚度不够、混凝土强度低、炮震裂缝、底臌引起巷道变形。
4、锚杆挡环易拉脱
        通过对锚杆  (  网)  支护分析研究,巷道压力大,特别是软岩巷道采用锚杆  (  网)  支护,巷道受力后锚杆托盘首先向外翘起,直至挡环拉脱,失去支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