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桥梁伸缩缝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
1.1设计方面的原因:梁端部未能考虑清楚,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梁端破损引起伸缩装置失灵。有些桥梁结构,桥面板端部刚度不足,当桥面板受到汽车荷载作用时,因翼板较薄,横向联系较弱,导致桥面板反复变形过大;
1.2伸缩量计算不准确,没有考虑到伸缩装置安装时的实际温度对伸缩装置的影响,伸缩装置本身无法或很难调整初始位移量,选型不当,采用过小的伸缩间距,导致伸缩装置破损;
1.3一些设计是将伸缩装置的锚固件置于桥面铺装层中,与主梁(板)连接的部分很少,而且力的分布不容易传递,微小的变形可能演变成大的位移,最终导致砼粘结力的失效;
1.4使用粘结或橡胶材料等制造的新型伸缩装置,材料和结构选择不当,防水、排水设施不完善,造成锚固件受腐蚀,梁端和支座侵蚀严重;
1.5设计上未严格规定伸缩装置两侧的后浇砼和铺装层材料的选择、配合比、密实度和强度,产生不同程度的破坏,致使伸缩装置营运质量下降。
2.施工方面的原因
2.1对桥梁伸缩装置施工工艺重视不够,未能严格掌握施工工艺和标准,并按安装程序及有关操作要求施工,致使伸缩装置不能正常工作;
2.2伸缩装置两侧水泥砼和沥青砼铺装层结合不好,碾压不密实,容易产生开裂、脱落。加上刚柔相接,容易产生台阶,最终引起伸缩装置的破坏;
2.3后浇砼(或其它填充料)浇注不密实,时常出现蜂窝、空洞等,达不到设计的强度要求,难以承受车辆荷载的强烈冲击。有时提前开放交通,致使过渡段的锚固混凝土产生早期损伤,从而导致伸缩缝营运环境下降;
2.4伸缩装置安装是桥梁施工最后几道工序之一,为了赶竣工通车,忽视内部质量管理,施工人员疏忽大意,伸缩装置锚固钢筋焊接的不够牢固或产生遗漏预埋钢筋的现象,梁端伸缩缝间距人为地放大和缩小,定位角钢位置不正确,给伸缩缝本身造成隐患,质量不能保证。
3.养护不周及外界的影响
3.1原有桥梁铺装层逐渐老化,得不到及时经常的维修,因此破坏不断扩展;
3.2落入伸缩装置的砂土、杂物未能及时认真地清扫,使原设计的伸缩量不能保证;
3.3车辆荷载增大,交通量增加,车辆的冲击作用也随之明显变大。桥梁超载情况不能得到有效控制,超载车辆自行上桥,对桥梁伸缩装置的有效使用和耐久性带来严重威胁;
3.4地震等其他恶劣天气条件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