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指在特定的气体环境中的冷藏方法。正常大气中氧含量为20.9%,二氧化碳含量为0.03%,而气调贮藏则是在低温贮藏的基础上,调节空气中氧、二氧化碳的含量,即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成份,降低氧的含量至2%~5%,提高二氧化碳的含量到0~5%,这样的贮藏环境能保持果蔬在采摘时的新鲜度,减少损失,且保鲜期长,无污染;与冷藏相比,气调贮藏保鲜技术更趋完善。新鲜果蔬在采摘后,仍进行着旺盛的呼吸作用和蒸发作用,从空气中吸取氧气,分解消耗自身的营养物质,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热量。而呼吸期间的主要营养物质是糖,因此呼吸反应主要是糖的氧化反应:
由于呼吸要消耗果蔬采摘后自身的营养物质,所以延长果蔬贮藏期的关键是降低呼吸速率。贮藏环境中气体成份的变化对果蔬采摘后生理有着显著的影响:低氧含量能够有效地抑制呼吸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蒸发作用,微生物生长;适当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减缓呼吸作用,对呼吸跃变型果蔬有推迟呼吸跃变启动的效应,从而,延缓果蔬的后熟和衰老。乙烯是一种果蔬催熟剂,能激发呼吸强度上升,加快果蔬成熟过程的发展和完成,控制或减少乙烯浓度对推迟果蔬后熟是十分有利的。降低温度也可以降低果蔬呼吸速率,并可抑制蒸发作用和微生物的生长,而对某些冷害敏感的果蔬来说,即使其贮藏温度处于最低的安全温度,其呼吸速率仍然很高。实践表明:采用气调贮藏法才能有效地抑制果蔬的呼吸作用,延缓衰老(成熟和老化)及有关的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变化,达到延长果蔬贮藏保鲜的目的。因此,近二十年来气调贮藏保鲜技术越来越被人们重视,已成为世界各国所公认的一种先进的果蔬贮藏方法。近年来我国山东、陕西、河南、北京、河北、辽宁、广东、福建等地已先后建立了气调综合冷藏库。
二、气调的方法
目前常用的气调方法有如下四种:塑料薄膜帐气调、硅窗气调、催化燃烧降氧气调和充氮气降氧气调。
1、塑料薄膜帐气调法:利用塑料薄膜对O2和CO2有不同渗透性和对水透过率低的原理来抑制果蔬在贮藏过程中的呼吸作用和水蒸发作用的贮藏方法。塑料薄膜一般选用0.12mm厚的无毒聚氯乙烯薄膜或0.075~0.2mm厚的聚乙烯塑料薄膜。由于塑料薄膜对气体具有选择性渗透,可使袋内的气体成份自然地形成气调贮藏状态,从而推迟果蔬营养物质的消耗和延缓衰老。对于需要快速降O2的塑料帐,封帐后用机械降O2机快速实现气调条件。但由于果蔬呼吸作用仍然存在,帐内CO2浓度会不断升高,应定期用专门仪器进行气体检测,以便及时调整气体成份的配比。
2、硅窗气调法:根据不同的果蔬及贮藏的温湿度条件选择面积不同的硅橡胶织物膜热合于用聚乙  烯或聚氯乙烯制成的贮藏帐上,作为气体交换的窗口,简称硅窗。
硅胶膜对O2和CO2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适当的透气比,可以用来调节果蔬贮藏环境的气体成份达到控制呼吸作用的目的。选用合适的硅窗面积制作的塑料帐,其气体成份可自动衡定在O2含量为3%~5%;CO2含量为3%~5%。
3、催化燃烧降氧气调法:用催化燃烧降氧机以汽油、石油液化气等燃烧与从贮藏环境中(库内)抽出的高氧气体混合进行催化燃烧反应,反应式如下:以汽油为例:
由反应式可见,空气中氮气不参加上述反应,式中的H2O是蒸汽状态的水,可用冷凝法排除,反应后无氧气体再返回气调库内,如此循环,直到把库内气体含氧量降到要求值。当然这种燃烧方法及果蔬的呼吸作用会使库内CO2浓度升高,这时可以配合采用二氧化碳脱除机降低CO2浓度。
4、充氮气降氧气调法:从气调库内用真空泵抽除富氧的空气,然后充入氮气,这两个抽气、充分过程交替进行,以使库内氧气含量降到要求值,所用氮气的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用液氮钢瓶充氮;另一种用碳分子筛制氮机充氮,其中第二种方法一般用于大型的气调库。
上述气调方法应用时应根据具体使用要求选择。如小批量、多品种的果蔬气调贮藏保鲜,宜用塑料薄膜帐或硅窗薄膜帐;大批量、整进整出、单一品种的果蔬气调则宜用整库快速降氧气调库。
三、果蔬气调贮藏保鲜的工艺条件
气  调贮藏保鲜的工艺条件是指保证贮藏物质的质量最好、贮藏期最长的最佳库内气体成份。正确地利用气调贮藏保鲜技术就可以延缓果蔬衰老、保持水果的硬度、保持蔬菜的绿色、减轻或缓解果蔬的某些生理失调、控制果蔬虫害的发生。但若工艺条件不合理,就会对贮藏的果蔬产生有害的影响。如过低的O2浓度会引起马铃薯黑心症状;O2分压低于1%时,由于发酵作用会使果蔬失去原有的风味,这些都称为CA伤害,由此可见确定果蔬气调贮藏保鲜工艺条件是气调贮藏成功与否的关键。不同品种的果蔬对气体成份的要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