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性耳聋多通过药物治疗或者结合手术的方法改善听力,基本可彻底治愈,恢复或提高听力。但对于某些晚期慢性疾病而言,可能就是需要辅助其他手段来改善听的能力,下面就临床常见的几种疾病介绍一下病因和治疗原则(手术方法详见有关专著)。、
(一)中耳炎
一种临床上非常常见的耳科疾病,主要发生于鼓室、乳突或中耳其他部位,根据发病的时间不同可分为急性中耳炎和慢性中耳炎。
1.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常由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传染病以及不适当的擤鼻动作等引起。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婴幼儿机体抵抗力差以及解剖生理特点地影响,细菌容易通过宽大平直的咽鼓管进入中耳,更容易引起中耳感染。
【临床症状和检查】
(1)耳深部逐渐加重的疼痛感,并可向头侧部或咽喉部放射,一旦形成脓液并穿破鼓膜后则疼痛可立刻改善;早期仅表现为耳鸣、耳闷、渐出现听力下降;可伴有全身症状。
(2)鼓膜检查,早期可见充血、肿胀等急性炎性改变的体征或出现骨膜小穿孔、闪烁状排脓,最终可发展为鼓膜大穿孔或见脓液流出等。
(3)纯音听力检查呈传导性听力下降曲线。
【治疗原则】
(1)全身和局部应用是党的抗生素控制,同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
(2)积极进行鼻部、咽部等慢性疾病的治疗。
一般在积极控制感染的情况下可彻底至于急性中耳炎,鼓膜可自行愈合而不遗留听力障碍问题。
2.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当引起,鼻咽部慢性病灶可能是促使疾病发展的诱因,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临床症状和检查】
按照病理转归和临床表现可分为3个类型,单纯型、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三者均可导致长期或者间歇性耳部流脓、鼓膜穿孔以及听力下降。
(1)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为间断性发作,炎症多位于鼓室粘膜,脓液粘稠。听力损失为传导性听力障碍,程度较轻。
(2)骨疡型中耳炎:组织破坏范围广,鼓膜穿孔较大,可有肉芽组织增生和程度不等的骨质破坏,存在较重的传导性体力损失。
(3)胆脂瘤型中耳炎:最具骨质破坏的炎性病变,其脓液具有特殊臭味,体力下降较重,早期呈传导性聋,晚期可以引起混合性聋。
【治疗原则】
(1)积极去除病因,有效控制感染。
(2)利用手术的方式,保证引流通畅和提高听力,避免并发症出现。
(3)如果合并内耳损伤,则应选配合适的助听器,提高“听”的能力。
深圳市爱尔悦助听器专业验配中心:成立十年来已开设深圳罗湖店,福田店,南山店,三家专业机构。中心拥有专业测听室及全部丹麦进口的检测设备,是代理世界各大知名品牌(丹麦瑞声达、丹麦奥迪康、瑞士峰力、德国西门子、美国斯达克、美国丽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