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2780万,助听器是为听力残疾人士提供听力补偿与康复的重要手段。20日,长春市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医生王冬指出,验配助听器是一个科学而精密的过程。
由于每个人的听力状况都是不同的,对助听器的听力补偿要求也不尽相同。如果不经过专业的检查测试,选择了一个不适合的助听器,可能会损坏听力损失者的残存听力,进一步加重听力损失程度,甚至可能损伤听神经。
老年人佩戴助听器都有一个适应期,约三到五个月。适应期内,助听器的音量应尽量开小,刚开始时,佩戴时间也不宜过长,每次几分钟即可,以后逐渐加长。
佩戴助听器后应在安静的环境中听广播、看电视或和别人交流,尽量少去嘈杂的环境,由于背景环境有噪音,助听器的分辨率会下降,导致听不清。
有些助听器使用者初戴机时觉得他们自己在说话时会有回音的感觉。这称为“堵耳效应”。正常的情况下,当你说话耳朵没有塞住时,可以听见自己的声音是透过空气的传导及头骨的震动。然而,当你的耳朵堵住时,通过空气传导的声音降低,通过头骨震动传导的声音提升。试试这种经验:当你发音时将你的耳朵堵住、放开、堵住、放开。注意当堵住时声音的频率及音量有无改变?大多数的使用者都可以适应而且不是问题。然而对一些人来说以下的步骤可以帮助他们适应:
1.让耳朵尽可能保持畅通。
2.降低低频的放大倍数。
3.使用较深入耳道的耳模(以降低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