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水防治的目标要使医疗废水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医疗废水中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病原性细菌,肠道病毒、蠕虫卵和原虫四类。具体包括沙氏菌属痢疾杆菌、霍乱弧菌、致病性大肠杆菌、传染性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基病毒、蛔虫卵、钩虫卵、血吸虫卵、阿米巴原虫。我国大多医疗废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达儿百万至儿千万,其中大肠菌群数侮毫升污水大多在20万个以上,肠道致病菌检出率达30%-100%,医院侮天排出成百上千吨含有传染性病原菌的医疗废水,这些废水如不及时处理,通过市政污水管道进入污水处理厂后,造成处理后水的质量下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对于这些最危险的多种疾病的潜在传染源,只有通过污水处理,从污水中检验出,才可被发现和制止。
防治医疗废水污染是医疗废水防治的首要目标。具体而言,就是要使医疗废水排放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1983年我国制定了医疗废水排放标准(GBJ48-83 ),规定:(1)不得检出肠道致病菌和结核杆菌。(2)总大肠菌群数每升不得大于500个。(3)余氯:综合医院4 -5mg/l 含结核菌污水6-8mg/l。应配齐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加强人工处理监管力度,定期对医疗废水处理设施进行验收监测,确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
富生源东莞人民医院医疗废水工程
 
 
医疗废水处置原则
1、全过程控制原则
排放的全过程进行控制对医院污水产生、处理、
2、减量化原则。严格医院内部卫生安全管理体系,在污水和污物发生源处进行严格控制和分离,医院内生活污水与病区污水分别收集,即源头控制、清污分流。严禁将医院的污水和污物随意弃置排入下水道。
3、就地处理原则。为防止医院污水输送过程中的污染与危害,在医院必须就地处理。
4、分类指导原则。根据医院性质、规模、污水排放去向和地区差异对医院污水处理进行分类指导。
5、达标与风险控制相结合原则。
全面考虑综合性医院和传染病医院污水达标排放的基本要求,同时加强风险控制意识,从工艺技术、工程建设和监督管理等方面提高应对突发性事件的能力。
6、生态安全原则。有效去除污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减少处理过程中消毒副产物产生和控制出水中过高余氯,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富生源二氧化氯发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