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 1.选择营养丰富的食品,多吃时令蔬菜、水果。 2.配餐要注意粗细粮搭配、主副食搭配、荤素搭配、干稀搭配、咸甜搭配、充分发挥各种食物营养价值上的特点及食物中营养素的互补作用,提高其营养价值。 3.少吃油炸、油煎或多油的食品、肥肉及刺激性强的酸辣食品等,不宜生冷寒凉及辛热苦伐。 4.经常变换食物的种类,烹调方法多样化、艺术化。饭菜色彩协调,香气扑鼻,味道鲜美,可增进食欲,有利于消化吸收。 5.宜少食多餐。 6.多选用补气健脾和补肾养精的食品。 老年人 1.能量供给合理,体重控制在标准体重范围内。 2.适当增加优质蛋白质的供应量。 3.控制脂肪摄入量,全日不超过40克。食用动物油要适量。 4.不要单一食用精米、精面。每天应食用适量粗粮。 5.控制食盐摄入量,全日应控制在4~6克。 6.补充钙、磷和维生素,进食宜少荤多素。 7.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8.注意一日三餐(或四餐)的能量分配,进食宜少食多餐。 9.烹调宜煮不宜炸,饮食宜软不宜硬。 10.调味宜清淡不宜过偏,食性宜少寒多温。 11.老年宜用粥养。 青少年 1.合理分配能量。 2.合理的膳食组成。 3.保证含有钙、铁及维生素A、维生素B2和维生素C的食物。 4.膳食多样化,应做到粗细搭配,干稀适度。 肥胖人 1.控制摄入总能量。 2.限制脂肪摄入量。 3.碳水化合物的供应要适量。 4.限制辛辣及刺激性食物及调味品。 5.膳食中必须有足够量的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和水果。 6.应注意烹调方法,多采用蒸、煮、炖、卤等方法,避免油煎、油炸和爆炒等方法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7.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早餐一定要吃,晚餐一定要少。 孕期 1.宜少食多餐。 2.宜甘平不宜辛热。 3.宜补肾安胎,补脾宜胃,滋养阴血为主。 4.宜粗细粮搭配。 5.宜多饮水。 6.早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7.中期宜加强滋补。 8.晚期宜少盐。 哺乳期 1.补气养血,活血化淤。 2.宜温补不宜寒凉。 3.宜食汤羹粥类食物。 食谱 1.保证营养平衡。 2.三大产热营养素之间的比例: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5%-65%。 3.优质蛋白质应占蛋白质总供给量的1/3以上。 4.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1:1:1。 5.钙磷比适当。 6.钾钠比适当。 7.照顾饮食习惯,注意饭菜口味。 8.考虑季节和市场供应情况。 9.兼顾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