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建设对电力输送干线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正确合理选择耐火电力输送干线,成为设计人员及用户的难题。但是,目前部分技术人员分不清耐火和防火的定义,甚至把防火母线槽当做耐火母线槽在工程上使用。
1.3.1 阻燃性能的试验方法(见GA/T 537-2005之4.1) 根据GB 7251.2-2006中8.2.14的要求,所有型号和尺寸的母线槽都应进行防止火焰蔓延(阻燃性能)的验证。GB 7251.2-2006中8.2.14防止火焰蔓延的试验方法和GA/T 537-2005中4.1阻燃性能试验方法,都是按照GB/T 18380.3-2001的相关要求进行,火焰燃烧时间均为40分钟,判定条件均为2.5米,即试样无燃烧或烧焦部位的最大范围不高于燃烧器底边2.5米(试样未燃烧或炭化部分的最大高长不超过2.5米)时为合格,则母线槽满足阻燃性能要求。 1.3.2 防火性能试验方法(见GA/T 537-2005之4.2) 根据GB/7251.2-2006中7.1.1.6的规定,“如果母线干线系统水平或垂直通过建筑隔断(例如:墙或地板),母线干线防火板单元的设计应在着火时防止火焰蔓延。”这是母线干线水平或垂直通过建筑隔断时,在防止火焰蔓延性能(阻燃性能)方面的更进一步的要求。 在GB/ 7251.2-2006中,建筑结构中母线槽防火性能的验证按ISO 843.1-1999进行,并给出了垂直通过建筑隔断时试件安装方式(图M.3),供火时间为60分钟-240分钟。判定条件检测炉外2.5公分的温度不超180℃,是防止火通过母线槽热能传递到墙或楼板外的2.5公分,180℃容易引起墙或楼板外的易燃材料燃烧。 在GA/T 573—2005中,建筑结构中母线槽防火性能的验证按GB/T 9978—1999(已被GB/T9978.1—2008(ISO 834-1:1999)代替)进行,即在试验原理上与GB/7251.2-2006无重大区别。GA/T 573—2005给出了试件的水平安装图(图1)和垂直安装图(图2),没有规定具体的供火时间。一般仅进行“耐火隔热性能”的判定,判定条件为:“试件背火面平均温升超过140℃或/和背火面试件内部温升超过180℃时,则认为试件失去耐火隔热性。” 具有以上防止火焰蔓延性能(阻燃性能)或耐火隔热性能的母线槽被称为防火母线槽,适应人防工程、档案馆以及其他对防火要求的建筑中母线槽穿越墙或楼板的场合。 1.3.3 耐火性能试验(见GA/T 537-2005之4.3) 根据GB 7251.2-2006中7.1.1.7的规定,“耐火母线干线单元的设计应在着火时,在规定的时间内能维持配电电路的完整性。”这是对耐火母线槽更进一步的要求。 在GB/ 7251.2-2006说明,着火时电路完整怀的试验正在考虑中(见7.1.1.7及附录L) 在GA/T 573—2005中规定,母线干线系统(母线槽)耐火性能试验,应同时进行喷淋试验和耐火试验,两项试验均合格时,才能判定其耐火性能合格。喷淋试验合格的判定条件见A.6;耐火试验合格的判定条件见4.3.2.5.3。
∮1260标准硅酸铝陶瓷纤维挡火板说明:
标准陶瓷纤维挡火板是采用湿法真空成型工艺加工而成,该类产品的强度高于纤维毯和真空成型毡,适用于对产品有钢性强度要求的高温领域。
∮1260标准硅酸铝陶瓷纤维挡火板特点:
耐压强度高、使用寿命长;
低热容量,低热导率;
脆性材质,韧性好;
尺寸精确,平整度好;
易切割安装,施工方便;
优良的抗风蚀性能;
连续化生产,纤维分布均匀,性能稳定;
优良的吸音降噪性能。
∮1260标准硅酸铝陶瓷纤维挡火板典型应用:
钢铁行业:膨胀缝,被衬隔热、隔热片和铸模隔热;
有色金属行业:背衬隔热材料,中间包和流槽盖,用于浇筑铜和含铜合金;
陶瓷行业:轻质窑车结构与窑炉的热面衬体、窑炉各温度区分隔及挡火材料;
玻璃行业:熔池被衬隔热,烧嘴块;
窑炉建筑:热面耐火材料(替代纤维毯),重质耐火材料的被衬,膨胀缝;
轻工业:工业与家用锅炉燃烧室的内衬;
石化行业:高温加热炉内衬得热面材料;
建材行业:水泥回转窑等设备的绝热。
∮1260标准硅酸铝陶瓷纤维挡火板技术性能指标:
产品名称
陶瓷纤维板
分类温度
1260
1400
产品代码
JSGW-164
JSGW-264
JSGW-364
JSGW-464
JSGW-564
加热永久线变化
(%)
1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