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F粮食烘干机|谷物干燥机械化发展现状,发展概况我国谷物干燥机械的发展是从解放初期仿制日本、前苏联等国外的干燥机开始的。由于当时谷物干燥机械结构复杂、耗用钢材多、造价高,不适合于农村的经济和体制状况,仅在国有农场、粮库及集体企业使用。90年代以来。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较快的提高,专业化、集约化的规模经营也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大型粮库、国有农垦系统的种子和粮食生产基地,逐步装备起成套的谷物干燥设备,并与仓储、加工等设施配套成龙,成为我国谷物烘干机械的主要应用代表。
同时,也引进了国外先进国家和地区谷物干燥机械,国内一些院校及有关科研单位也相继研制出了适合地区特点的系列谷物干燥设备,服务于国内粮食系统。谷物干燥技术的发展,逐步使烘干机械走向成熟、完善,同时也加快了农业现代化步伐。2010年,我国日加工干燥能力100吨以下的企业为4741个,100~200吨的企业为754个,200~400吨的企业为132个,400~1000吨的企业为38个,1000吨以上的企业为10个。5/21我国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虽有近30多年不断的探索历史,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经有500多家生产企业,但产量都不大,技术含量低,成熟机型不多,产品种类少,而且耗能高,自动化水平低,缺乏适合农机专业户、种粮大户及村组使用的中小型多功能烘干机械。
全国现有谷物烘干机械2万多台,每年机械烘干谷物仅占全国总产量的1%左右,而世界发达国家机械谷物烘干占总产量的95%左右,可见我国谷物烘干机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于谷物生产发展需要。粮食产后损失惊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年总产粮食约为5亿吨。据统计,我国粮食收获后在脱粒、晾晒、贮存、运输、加工、消费等过程中的损失高达18%左右,远远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5%的标准。
在这些损失中,每年因气候原因,谷物来不及晒干或未达到安全水分造成霉变、发芽等损失的粮食高达5%,若按年产5亿t粮食计算,相当于2500万t粮食,若每人每天食用500g粮食,可供6.8万人食用1年。这数字是惊人的,把收到手的谷物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从这一意义上说,谷物干燥的机械化比田间作业的机械化更为重要,它是谷物丰产、丰收的重要保障条件。据了解,收获后的玉米、水稻水分都在30%以上,受潮后极易发生霉变,所以储存前必须进行烘干处理,将水分含量降至安全水分以下。此外,在南方粮食市场上,水分含量决定了稻谷价格的高低,降低水分就是提高粮食经营的经济效益。
http://www.67898559.com/Product_11/2011413982347.html 网带式烘干机
http://www.67898559.com/Product_9/201144115066.html 复合式破碎机
http://www.67898559.com/Product_12/干粉压球机.html 干粉压球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