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特性值的变化在质量标准允许范围内波动称之为正常波动,是由偶然性原因引起的;若是超越了质量标准允许范围的波动则称之为异常波动,是由系统性原因引起的。
        1)偶然性原因
        在实际生产中,影响因素的微小变化具有随机发生的特点,是不可避免、难以测量和控制的,或者是在经济上不值得消除,它们大量存在但对质量的影响很小,属于允许偏差、允许位移范畴,引起的是正常波动,一般不会因此造成废品,生产过程正常稳定。通常把4M1E因素的这类微小变化归为影响质量的偶然性原因、不可避免原因或正常原因。
        2)系统性原因
        当影响质量的4M1E因素发生了较大变化,如工人未遵守操作规程、机械设备发生故障或过度磨损、原材料质量规格有显著差异等情况发生时,没有及时排除,生产过程则不正常,产品质量数据就会离散过大或与质量标准有较大偏离,表现为异常波动,次品、废品产生。这就是产生质量问题的系统性原因或异常原因。由于异常波动特征明显,容易识别和避免,特别是对质量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生产中应该随时监控,及时识别和处理。
(2)质量数据分布的规律性
        对于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的大量产品,误差接近零的产品数目要多些,具有较大正负误差的产品要相对少,偏离很大的产品就更少了,同时正负误差绝对值相等的产品数目非常接近。于是就形成了一个能反映质量数据规律性的分布,即以质量标准为中心的质量数据分布,它可用一个“中间高、两端低、左右对称”的几何图形表示,即一般服从正态分布。
        6.简述质量控制七种统计分析方法的用途各有哪些?
        (1)统计调查表法。是利用专门设计的统计表对质量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粗略分析质量状态的一种方法。
        (2)分层法。是将调查收集的原始数据,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按某一性质进行分组、整理的分析方法。
        (3)排列图法。是利用排列图寻找影响质量主次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4)因果分析图法。是利用因果分析图来系统整理分析某个质量问题(结果)与其产生原因之间关系的有效工具。
        (5)直方图法。它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进行分组整理,绘制成频数分布直方图,用以描述质量分布状态的一种分析方法。
        (6)控制图。用途主要有两个:过程分析,即分析生产过程是否稳定。过程控制,即控制生产过程质量状态。
        (7)相关图。在质量控制中它是用来显示两种质量数据之间关系的一种图形。
        7.如何绘制排列图?如何利用排列图找出影响质量的主次因素?
        (1)排列图的绘制
        结合实例加以说明。某工地现浇混凝土构件尺寸质量检查结果是:在全部检查的8个项目中不合格点(超偏差限值)有150个,为改进并保证质量,应对这些不合格点进行分析,以便找出混凝土构件尺寸质量的薄弱环节。
        1)收集整理数据
        首先收集混凝土构件尺寸各项目不合格点的数据资料,见表4-2。以全部不合格点数为总数,计算各项的频率和累计频率,结果见表4-3。
                                                                          不合格点统计表                                                                            表4-2
序  号
检查项目
不合格点数
序  号
检查项目
不合格点数
1
轴线位置
1
5
平面水平度
15
2
垂直度
8
6
表面平整度
75
3
标高
4
7
预埋设施中心位置
1
4
截面尺寸
45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