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用可移动式逃生救生舱是一种新型的煤矿井下逃生避难装备,将其放置于采掘工作面附近,当煤矿井下突发重大事故时,井下遇险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可快速进入救生舱内等待救援。陕西煤矿井下救生舱厂家煤矿救生舱/移动救生舱
煤矿井下救生舱厂家/ 矿用救生舱生产厂家/矿井救生舱 供应甘肃煤矿井下救生舱厂家/煤矿井下救生舱厂家电话/井下救生舱供应甘肃救生舱生产厂家电话/救生舱厂家电话/救生舱厂家供应供应国内救生舱生产厂家电话/煤矿井下救生舱厂家 救生舱应具备安全防护、氧气供给保障、空气净化与温湿度调节、环境监测、通讯、照明、动力供应、人员生存保障等基本功能,额定防护时间不低于96小时。 在整个额定防护时间内,紧急避险设施内部环境参数符合表一规定,保证紧急避险设施内始终处于不低于100帕的正压状态。 产品名称:移动式救生舱产品简介: 救生舱一般为密闭性的舱体结构,有一定容积。根据具体需要,具有良好的牢固性、隔热性、保温性、防水性、保温性、动力性、耐压性等,通常为钢、合金等坚固材料制成。 根据用途不同,大致可分为太空救生舱、潜艇救生舱、航海救生舱、航空救生舱、矿井救生舱等。 救生舱舱体内又可根据需要,设置休息舱、储水舱、氧气舱、动力舱、能源舱、空调舱、食品舱等。矿业移动式救生舱 现国内矿山安全避险无很好的措施。为在很好保护灾变发生后人员安全,设计一种钢结构救生舱,舱内 配置饮用水和食物。用于矿难发生后的紧急避难,放置于矿山井下作业面附件。在遇险人员无法撤离危险区域时可以迅速躲进救生舱,救生舱无需外部能源补给,就可以为幸存人员躲避有毒有害气体、浓烟烟尘及氧气缺乏等危害,提供一段时间的生命生存保障。对于挽救井下幸存人员的生命具有积极而重大的意义。移动式救生舱建设标准 可移动式救生舱是在井下发生灾变事故时,为遇险矿工提供应急避险空间和生存条件,并可通过牵引、吊装等方式实现移动,适应井下采掘作业要求的避险设施。 根据舱体材质,可分为硬体式救生舱和软体式救生舱。硬体式救生舱采用钢铁等硬质材料制成;软体式救生舱采用阻燃、耐高温帆布等软质材料制造,依靠快速自动充气膨胀架设。 表-1
项目O2COCO2CH4温度湿度指标18.5%~23.0%≤24PPm≤1.0%≤1.0%≤35℃≤85%
设施容量应满足突发紧急情况下所服务区域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包括生产人员、管理人员、检查监察人员及可能出现的其他临时人员。1、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煤矿井下移动式救生舱(以下简称救生舱)井下的安装、维护和管理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非金属矿山、煤矿、地铁、隧道工程等。2、编制依据 《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 《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 《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2009年版 《矿山救护规程》2009年版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井下避难所试点建设基本要求》(煤安监司办2010第9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建设完善煤矿井下安全避险“六大系统”的通知》(安监总煤装〔2010〕146号) 《矿用硬体组装移动式救生舱》企业标准Q/LAKJ JSC01—2010(意见征求稿)3、基本要求 选用的救生舱的适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应符合所服务区域的特点和可能发生的灾害类型。数量应满足所服务区域人员紧急避险的需要。 救生舱应具备过渡舱结构。过渡舱的净容积应不小于1.2米3,内设压缩空气幕和压气喷淋装置。生存舱提供的生存空间应不小于每人0.8米3,且总有效容积不小于5米3。 救生舱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气密性。硬体式救生舱在+500±20帕压力下,泄压速率应不大于300±20帕/小时;软体救生舱在+500±20帕压力下,泄压速率应不大于350帕/小时;舱内气压应始终保持高于外界气压100~500帕,且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节。 救生舱应选用抗高温老化、无腐蚀性、无公害的环保材料。救生舱外体颜色在煤矿井下照明条件下应醒目,宜采用黄色或红色。 选用的救生舱应具备矿井压风、供水、通讯接口。应设压风减压、消音、过滤装置和带有阀门控制的呼吸嘴,压风出口压力在0.1~0.3兆帕之间,连续噪声不大于70分贝,过滤装置具备油水分离功能。 救生舱应配备内外环境参数检测或监测仪器,能对救生舱内的O2、CH4、CO2、CO、温度、湿度和救生舱外的O2、CH4、CO2、CO进行检测或监测。 救生舱应按设计的额定避险人数配备供氧和有害气体去除设施、食品和饮用水以及自救器、急救箱、照明、工具箱、灭火器、人体排泄物收集处理装置等辅助设施,备用系数不小于5%的。 自备氧供气系统供氧量应不低于0.3米3/分钟·人;采用高压气瓶供气系统时应有减压装置。有害气体去除设施处理CO2的能力应不低于每人0.5升/分钟,处理CO的能力应能保证20分钟内将CO浓度由0.04%降到0.0024%。应配备促进内部空气循环的设施,流量不低于20升/分钟。配备的食品不少于2000千焦/人·天,饮用水不少于0.5升/人·天。配备的自救器应为隔离式,连续使用时间不低于45分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