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丰一顺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主营:船用充气橡胶靠球,高分子聚氨酯实心护舷,游艇专用碰垫,浮桥码头护舷,船用橡胶气囊
您现在的位置: 橡塑 > 青岛丰一顺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 供求信息
载入中……
[供应]橡胶船用气囊
点击图片放大
  • 产品产地:全国
  • 产品品牌:丰一顺
  • 包装规格:无
  • 产品数量:1
  • 计量单位:普通
  • 产品单价:0
  • 更新日期:2014-09-29 09:11:19
  • 有效期至:2015-09-29
  • 收藏此信息
橡胶船用气囊 详细信息

产品介绍重物起重移运、船舶上下水用气囊,是一种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目前已广泛应用在船舶上下水、沉箱起重移运、其它重物的搬运、水下安装工程的助浮等领域。船用气囊的应用受场地限制少,无需大型的机械设备,因此能够缩短工程周期、节省大量资金。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种产品具有安全高效、绿色环保、机动灵活等特点。 
  船用气囊的生产和应用主要参照两个行业标准来执行:CB/T3795《船舶上排、下水用气囊》、CB/T3837《船舶用气囊上排、下水工艺要求》。 
  国防科工委制定的《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中,首次将气囊下水作为一种认可的下水方式列入其中,并规定二级Ⅰ类企业允许采用气囊下水方式,同时对采用气囊下水的设施设备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气囊下水的现状是理论体系的建立远远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因此存在一些关于气囊下水安全性的争议。
产品属性船用气囊的破损形式一般可分为纵向裂缝(裂缝沿气囊长度方向延伸)、横向裂缝(裂缝沿圆周方向延伸)、钉眼(包括直径10cm以内的圆盘形损伤)。操作步骤如下: 1) 划出修理范围,作为打磨表面的界限。修理范围要向裂缝四周扩展,不要遗漏暗伤。扩展范围视气囊型号及损伤范围而不同,通常3层的为18~20cm;4层的为20~22cm;5层的为22~24cm;6层的为24~26cm。 使用方法纵向裂缝挂胶帘子布的铺设 
  2) 打磨修补部分表面,直到露出纤维线为止,但不要损伤纤维线。 
  3) 对于较长的裂缝要先用帘子线进行缝合,缝针孔位置距裂缝约2~3cm,缝针间距约10cm。 
  4) 用汽油清洗需修补部分的表面并凉干。 
  5) 涂一层胶浆。胶浆用生胶浸泡在汽油中调制而成。生胶与汽油的重量比通常取1:5,涂第一层时宜略稀一些(生胶与汽油重量比可取1:8)。待第一层胶浆凉干后,再涂略稠的胶浆并凉干。 
  性能特点船舶上下水:
  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下水船舶从自重几十吨的平底船发展到目前上万吨的大型船舶,实践证明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是安全可靠的。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国内外造船业、港口建设业认可,气囊下水技术已在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重物搬运:
  目前船用气囊广泛应用于港口建设中的沉箱顶升、移运,下水等领域。 
助浮打捞:
  船用气囊能够产生较大的浮力同时承重能力强,现已广泛用于搁浅船只的施救以及其他助浮打捞领域。 
主要用途船舶上下水:
  船舶采用气囊上下水工艺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下水船舶从自重几十吨的平底船发展到目前上万吨的大型船舶,实践证明船舶气囊上下水工艺是安全可靠的。目前,该项技术已被国内外造船业、港口建设业认可,气囊下水技术已在美国、欧洲及东南亚等国家得到了一定的推广。 
重物搬运:
  目前船用气囊广泛应用于港口建设中的沉箱顶升、移运,下水等领域。 
助浮打捞:
  船用气囊能够产生较大的浮力同时承重能力强,现已广泛用于搁浅船只的施救以及其他助浮打捞领域。 
注意事项气囊的保存方法:
  气囊长时间不用时,应洗净晾干,内充、外涂滑石粉,放置在室内干燥、阴凉、通风处。气囊应伸开平放,不得堆放,亦不得在气囊上堆压重物。 
  存放气囊的地方应远离热源。 
  气囊不能与酸、碱、油脂和有机溶剂接触
其他说明船用气囊的破损形式一般可分为纵向裂缝(裂缝沿气囊长度方向延伸)、横向裂缝(裂缝沿圆周方向延伸)、钉眼(包括直径10cm以内的圆盘形损伤)。操作步骤如下: 1) 划出修理范围,作为打磨表面的界限。修理范围要向裂缝四周扩展,不要遗漏暗伤。扩展范围视气囊型号及损伤范围而不同,通常3层的为18~20cm;4层的为20~22cm;5层的为22~24cm;6层的为24~26cm。 
  交易说明      丰一顺人将以“诚信求高发展,品牌兴丰一顺”的经营理念,致力于船舶用品制造的技术进步,竭诚与海内外客户合作共赢,遨游四海。

同类型其他产品
免责声明: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浙江民营企业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普通会员信息未经我们人工认证,为了保障您的利益,建议优先选择浙商通会员。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产品

浙江民营企业网 www.zj123.com 版权所有 2002-2010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