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以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等为原料,造出了人类历史的第一页纸。“造纸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为人类历史文明的发展进步带来了巨大的贡献。
随着人类不断的进步和探索,造纸术发展到近代,较古代造纸术相比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完善和进步。主要体现在纸浆的选材方面更加环保,体积更密集,世界上主要的造纸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芬兰等,几乎全部以木材纤维造纸为主。另外就是纸浆的过程更加现代化,自动化,如今造纸企业的制浆、造纸设备已向大型化、机电一体化、自动化、高效率方向发展,且广泛使用信息、网络、自动化控制等技术,并全面进行集成化信息技术管理。
二、古今造纸工艺对比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第13篇《杀青》中对造纸术关于纸料、竹纸、皮纸饿记载,可以说是我国传统造纸术发展到最高峰的总结性叙述,其将古法造纸总述为五个步骤:斩竹漂塘、煮木皇足火、荡料入帘、覆帘压纸、透火焙干。
现代的造纸程序可分为制浆、调制、抄造、加工等主要步骤:
第一步:制浆:一般将木材转变成纸浆的方法有机械制浆法、化学制浆法和半化学制浆法等三种。
第二步:调制:纸张完成后的强度、色调、印刷性的优劣、纸张保存期限的长短直接与它有关。
一般常见的调制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三步骤: a. 散浆 b.打浆 c.加胶与充填
第三步:抄造:将稀的纸料,使其均匀的交织和脱水,再经干燥、压光、卷纸、裁切、选别、包装,一般常见之流程如下:a.纸料的筛选;b.网部;c.压榨部;d.烘缸;e卷纸;f.裁切、选别、包装
三、中国造纸业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造纸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2.14%,低于2014年全年和同期的4.88%和6.18%。在需求持续较弱的制约下,造纸行业收入增速持续放缓。可看出,短期内,造纸行业需求改善空间有限,整体仍将处于较低水平,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造纸行业将会较大概率呈现新增产能增速放缓与老旧落后产能退出并行的格局。
“十二五”以来我国不断淘汰造纸行业落后产能,已经取得了一些效果。2014年全年淘汰的落后过剩造纸产能达到了 479 万吨, 相对于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 10470 万吨产量,淘汰的产能约占 4.6%。据不完全统计,2014 我国造纸新增产能达 929万吨,是淘汰产能的 1.9倍多,可见造纸行业产能仍处于扩张状态,需要得到合理释放。目前造纸行业的企业单位数有 6839 家,全国范围内排名前 10为的造纸企业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 30%左右,前100位的纸企产能占全国总产能的 60%左右,因此我们可以看到造纸行业产能还有继续淘汰的空间,不断淘汰落后产能也是行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可见,造纸行业正处于去产能、调结构的转型期,纸企将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变革中寻找新的突破点,抓住发展机遇加快转型升级,才能适应市场的变化。
四、造纸厂转型升级离不开高效率的智能自动化技术
我们认为造纸行业的转型方向将会朝着“高端化、智能化、环保化与林纸一体化”的方向发展进行。高端化体现在纸品的品质上,属于品牌消费过程或者品牌定位阶段;智能化体现在生产工艺过程,实现高效率的智能生产,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环保化体现在管理层面,包括污水治理,废气处理,纸品的绿色选材等方面,也是响应国家环保的政策要求;林纸一体化属于产业格局层面,本质上也是为了降低循环成本。从这四个方面可以看成,造纸行业的转型升级最直接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加市场竞争力。这四个方面中唯有智能化对降低成本可以说是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