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伦起源於夫妇,让男女结合为夫妇的婚姻制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社会习俗之一,究竟婚姻的起源从何而来? 中华民族的婚姻起源 中华民族,歷史悠久,一脉相承,而「婚姻」则是人类宗族血脉延续的方式。烈女传:「夫妇者,人伦之始也。」人伦起源於夫妇,也说明了人类社会的组织是以夫妇为基本。所以让男女结合为夫妇的婚姻制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社会习俗之一。 远古的传说 中华文化是半神文化,也就是神在人类传的文化。 传说上古时代的女媧娘娘就是创造婚姻的女神。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女媧就在天地间到处游历。当时,大地上已经有了山川草木、鸟兽虫鱼,但仍然死气沉沉。一天,女媧觉得应该给天地之间增添些更有生气的东西,于是她决定要创造出比任何生命都更卓越的生灵。 女媧在黄河边,看见了自己美丽的影子,她决定用软泥按照自己的形貌来捏泥人。心灵手巧的女媧,不一会儿就捏好了许多泥人。女媧朝著小泥人吹口气,那些小泥人便被灌注了活力,「活」了起来,变成了一群能直立行走、能言会语、聪明灵巧的「人」。女媧在其中一些人身上注入了阳气:自然界一种阳刚之气,于是他们就成了男人 而在另外一些人身上,她又注入了阴气:自然界一种柔顺之气,于是她们便成了女人。这些男男女女的人们给大地带来了无限生机。 女媧创造完人类后,为了让人类永远的流传下去,就把男人和女人配成对,并制订嫁娶的礼仪。女媧自己充当人类的第一个媒人,让人能够自己传宗接代,并担负养育后代的责任,从此人类便这样永续的繁衍下来。后人感念女媧对婚姻制度的贡献,便尊奉她为「媒神之祖」,又称「高媒」,也就是婚姻之神。 古籍的记载 这样的传说,也印证了中国古籍易序卦传的记载:「天地有万物,有万物而有男女,有男女而有夫妇,有夫妇而有父子,有父子而有君臣。君臣有上下,有上下而有礼义。夫妇之道不得不久。」 其间从男女到夫妇,需经过一道合法的婚姻礼仪,然后始被大众认可。男女结为夫妇后生育子女,后又产生父母、子女的亲子关系,然后又衍伸出君臣等社会关系,如此代代相传不绝。可以说,婚姻不但是个人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转变阶段,也是社会组织产生的基础。 另外,诗传:「婚姻之道,谓嫁娶之礼。」嫁,就是女子嫁往夫家 娶,则是男子前往娶女。《白虎通》:「嫁者,家也,表示女子从此有了家 娶者,取也,表示男方把女子取到自己家裡来 所以嫁娶为婚姻的两面,对女方而言为嫁,对男方而言为娶。」这些都明显的说明,男女的结合,要遵守婚姻的规则,要讲嫁娶之礼 并认为一切婚姻外的男女关系都是不正当的、是不被神认可的。 中国古时也强调:「夫妻乃天地乾坤,阴阳配合之男女也。夫为厅堂,也为外面之家。妻为房间内面之室。家室齐全,始为之家庭圆满。若有男无妻,即不成室,或有女无夫,亦不成家,若缺一则家庭不能完全,即不能成家立业矣。」这也说明中国人对婚姻的观念,认为男婚女嫁是每个人的终身大事,是成家立业的基础,而且一男一女的婚姻也才符合天地阴阳谐和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