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槐荫新经纬海鲜池制作中心

主营:观赏鱼缸,海鲜制冷机,纯钛蒸发器,氧气沙头,异型玻璃
您现在的位置: 机械及行业设备 > 食品、饮料加工设备 > 炊事设备 > 济南槐荫新经纬海鲜池制作中心 > 供求信息
载入中……
[供应]海鲜池规格
点击图片放大
  • 产品产地:全国
  • 产品品牌:新经纬设备
  • 包装规格:无
  • 产品数量:1
  • 计量单位:普通
  • 产品单价:0
  • 更新日期:2014-04-28 14:19:11
  • 有效期至:2015-04-28
  • 收藏此信息
海鲜池规格 详细信息

产品介绍介绍 材质  304#不锈钢,黑纱大理石,热弯玻璃 配置  循环水系统、氧气增氧系统、制冷系统安装要求   1、清洁卫生检查海鲜池外部清洁,有无污水迹、灰尘、及其他影响美观的物质。检查水质是否受污染有无浮游油渣、透明度高不高,海水淡蓝度是否合理。   2、检查设备是否运行正常、是否定期保养及除尘、制冷效果是否达到要求。   循环水是否运行正常,过滤装置是否定期清洗,给排水速度是否正常。   3、检查海水盐度是否符合当时的气候和环境。由于各种海鲜的海水盐度要求不同,及温度变化对盐度的要求的不同,制度相应的盐度管理标准。   4、温度控制,由于外部气候和温度的变化,对海鲜池的温度要求不同,制度相应的温度季节标准。   5、水位也是管理海鲜池必须掌握的,针对不同的海鲜品种作出不同的海鲜养殖水位要求标准也是必要的。产品属性海鲜池海鲜死亡原因   原因——氧气问题导致海鲜大量死亡 解决办法:提供充足的溶氧。   鱼类、虾、贝等均是用鳃呼吸水中的溶解氧。一般存养海鲜水中溶解氧含量应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低于3毫克/升时,不适合鱼类生存。改良水质,配置增氧装置,增加换水次数,减少存养的数量,增加光照时间,采用水循环系统过滤暂养池的水,均可增加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原因——日常维护问题导致海鲜大量死亡   解决办法:存养省理。   管理好封闭式循环系统,需要做到“三勤”:   勤检查。检查系统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充气是否足够,水流是否畅顺。   勤清理。及时清理存养池内死亡的海鲜品,避免由于死海鲜品腐烂而引起水质恶化。   勤观察。要经常观察存养海鲜品是否有不正常的反应,水质状况是否保持良好,遇到情况,应及时查出原因,立即进行处理。   原因——水质问题导致海鲜大量死亡   解决办法:配制人工海水。   活海鲜品运抵目的地后,先要进行清拣,剔除那些死亡、严重受伤及患病的海鲜品,然后进行冲洗。如果使用城市中自来水作为存养海鲜的水源,一定要除氯后方可使用。消除氯的方法,最简单的是晾晒法,把水预先搁置3-4天后再用。如无条件晾晒,可采用化学法去氯,常用去氯药品是硫代硫酸钠,其用量一般为10公斤自来水加入1克硫代硫酸钠。经去氯后的水用浓缩海水或固体海水素调配至所需要的盐度,即制成人工海水,便可用以存养海鲜品了。   原因——水温问题导致海鲜大量死亡   解决办法:提供适宜的水温。   水温是海鲜存养的重要因素。海鲜适宜的水温一般保持在18℃-21℃,但鲍鱼、象拔蚌属低温高盐品种,其适应温度为12℃-15℃。温度过高时,对存养生物不利,易引起病害,造成损失。   原因——水中PH问题导致海鲜大量死亡   解决办法:调节水的酸碱度。   水的酸碱度与各类海鲜的生存息息相关。调节水质的酸碱度常用的是磷酸二氢钠和碳酸氢钠。在使用前要把这两种药品分别溶解在纯水中,配成1:100的溶液使用。磷酸二氧钠可增大水的酸性 碳酸氢钠可增大水的碱性。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把配制好的溶液逐滴加到水里,充分搅拌,并不断用PH纸测试,直到水的酸碱度达到要求为止,水的酸碱度的变化应控制在±0.1范围内。其他说明为使海鲜池与前厅各楼层和厨部之间能紧密配合,顺利完成酒店每日营业任务,现制定《海鲜池管理制度》如下:   1、上班时间:海鲜池人员的上班时间为上午9:00,下午4:20,值班人员为上午8:00,下午4:00至10:00。   2、进货记录:每日值班人员在收货过程中应确保货物质量、数量及斤两,严禁有徇私舞弊的行为发生,认真做好进货记录以备检查。   3、餐前通报:开餐前及时向各楼层主管通报当日海鲜到货与存货情况。   4、接听电话:在接听电话时应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回答准确迅速。   5、对客服务:热情礼貌地回答客人关于河海鲜的提问,快速准确称量客人指定的河海鲜产品,满足客人的需求。交易说明详情请咨询本公司,谢谢!

同类型其他产品
免责声明: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浙江民营企业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普通会员信息未经我们人工认证,为了保障您的利益,建议优先选择浙商通会员。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产品

浙江民营企业网 www.zj123.com 版权所有 2002-2010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