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行业增长放缓,出口贸易下滑。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信息,今年前三个月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总额同比下降近13个百分点。
自2013年7月以来,中国真丝绸商品出口金额逐步走低,国标86码女装裁剪公仔,亚洲码板房模特尽管今年1月有所回升但下滑趋势仍未改变。
另外,前三个月,江苏真丝绸服装出口下降了18.92%。
海外投资商相信,中国传统产业只要注入高科技和环保要素,就有可能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
吴江金球针纺公司表示,公司的技改项目中,投资方将引进先进的针纺梭织生产设备,以及无污染针纺产品后道整理加工设备,用于生产更高端的针纺产品,并进一步致力于在当地建设世界一流的针纺专业产销基地。
外商在中国的投资机遇来源于中国制造业产品的相对落后,他表示:“劳动密集型产业一直在中国制造业中占用相当大的比重,高科技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应用使部分行业的制造水平有所提升,但中国制造产品达到当代世界先进水平的还不到5%。”
第十一届中国蒙古族服装服饰艺术节15日在蒙古族发祥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开幕,将集中展演2000多套蒙古族服饰,向游客全面展示“穿在身上的文化”。
当日上午,艺术节开幕式在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成吉思汗广场举行,国标86码女装裁剪公仔,亚洲码板房模特来自俄罗斯、蒙古国和我国新疆、云南、黑龙江、北京、内蒙古等地的89个表演队、1100多名模特集中亮相临时搭建的T型台,集中展示传统蒙古族服装、现代蒙古族服装、蒙古族行业工作服装和蒙古族饰品,吸引许多当地观众和外地游客前来观赏。
据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局长魏国楠介绍,本届艺术节除举办蒙古族服装服饰大赛外,还将举行蒙古族服饰展演活动,让蒙古民族服饰走进群众生活 深入旅游景区进行蒙古族服饰巡演,让更多的游客近距离观赏蒙古族服饰 举办蒙古族服饰展销活动,将比赛展示与销售定制相结合,让看得到的蒙古族服饰能够购买得到。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被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东胡、匈奴、鲜卑、柔然、室韦、契丹、蒙古等十几个游牧民族都曾在此繁衍发展,现在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
拥有800多年历史的蒙古族传统服饰是我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国标86码女装裁剪公仔,亚洲码板房模特种类、款式、制作工艺日渐增多。内蒙古于2012年发布《蒙古族部落服饰》地方标准,为规范蒙古族传统服饰的制作和使用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