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国外强夯机现状   从文献资料分析,国外强夯机主要有三大类,分别为三角形固定桁架臂架式;三角井字架式(图2)和大吨位安装用起重机。1975年,法国梅纳公司为完成法国尼斯(Nice)机场一条经填海形成的(填土厚8~18m,原海底为松软的粉土,厚50~80 m,要求加固深度达40 m),研究开发了起重量为2 000 kN、提升高度为25 m、自重5 500 kN、具有186个轮胎的三角形固定桁架臂强夯机。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强夯施工机械。但由于自重和外形尺寸过大,186个轮胎的均载和转弯协调不易很好实现,加上对施工场地要求过高等原因,使该设备再末应用于其它强夯工程。   三角井字架式强夯机从受力分析上来说是强夯机开发与制造的理想形式,该结构不但具有良好的结构受力特性,而且可大幅度减轻设备自重;降低制造成本。因此国外有不少这一类型的强夯机。离我国最近的工程应用实例是John F.O‘Brien和Charles.P.Gupton报道的孟加拉国一个化肥厂及其住宅区的地基处理工程(该工程采用10 000 kN·m能级、400kN夯锤,夯锤提升净高25 m)[4]。当然,这一机型也存在不足,这就是:它会导致强夯施工的复杂化(这种复杂化在点距较密的中、低能级中表现更加突出);对边坡和台阶边缘的处理将受到限制;在没有设置车身或井字架调平的这一类型强夯机,对场地纵、横平整度要求会相应提高。  
(1)由于我国地震高烈度区、湿陷性黄土区和软粘土区分布广泛,近年来又广泛开展了围海造地、炸山填海,各类软弱地基广布,因此强夯施工除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工作外,会向二极发展:即高能力,大夯击能量和低能量、小能级。这一趋势在设备上将体现为系列化、特大型化(适合6 000~16 000 kN·m能级,要求处理深度深的地基)和微型化(只需500~2 000 kN·m能量,用初始小能量而后逐渐增大能量的少击多遍去处理饱和软土或处理高速公路桥头填土夯实)强夯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