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以W1001、QU25、W200A起重机等为代表;加装辅助门架形成的“代用强夯机”(图5)。但所有这些“代用强夯机”都存在着起重能力小(150~500 kN)、自重大(W200A进行3 000 kN·m强夯时的作业自重达760 kN;包括夯锤的工作重量达94 kN)、接地比压高(W200A自重下接地比压0.123 MPa)、工作级别低、稳定性差的缺陷;而且,这些机型大部分都产生于70~80年代,设计思想落后、传动与控制简单(全部属机械传动、液压或气动控制或机械控制)、传动效率低、可靠性差;外形尺寸庞大,给远距离运输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增加了运输成本[8]。更大的隐患来自作业安全,国内大多数“代用强夯机”机龄普遍在10~20年,最长的超过30年。还有,生产上述机型的抚顺挖掘机厂、长江起重机厂、杭州重型机械厂都已不生产和基本不生产这些产品,所以,没有技术支持和技术改进的设备,淘汰是必然的。从施工实践来看,由于这些机型在设计中末考虑强夯机的使用特性,工作级别又偏低,所以结构件和零部件的损坏十分频繁,强夯作业的机械可靠性根本无法保证,强夯作业中的维修时间大大增加,使施工成本增加;生产效率降低。     进入90年代,国内也曾尝试过用抚顺挖掘机厂的QUY50全液压履带起重机和日本神钢的P&&H5170型1500 kN履带起重机进行强夯施工,均因不太适合强夯施工和成本过高、效率太低而被强夯界放弃。
三、强夯施工要点
  1.强夯施工应属于动态信息化的施工方式,强夯参数的选择应根据工程的实际地质情况及规范的经验取值初步确定强夯参数,通过试夯时的综合检测手段验证取值。
2.单点夯击数除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沉量关系确定,且同时施工现场应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夯坑周围地面不应发生过大隆起 不因夯坑过深而发生提锤困难。
3.地基土中孔隙水压力消散有一个过程,对渗透性差的土地基一定要有一个间隔时间。渗透性好的地基可连续夯击,但在具体施工中最好有不小于72小时的间隙时间。
4.对深层加固完毕进行“满夯”要注意锤印按1/3相互搭接。
5.及时排除夯坑及场区内积水,做好测量及检验工作,认真做好记录。
6.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施工区域严禁闲人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