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bj-box.com/商品过度包装助长了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尤其在出现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抑制商品过度包装,有利于中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虽然对商品过度包装进行了限制,也出台了相关规定,但一些商家为谋取高额利润,依然在生产销售过度包装的商品。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在制定切合实际的商品包装标准基础上,加强对商品过度包装行为的治理和整顿;积极引导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政策,不生产、不采购、不销售过度包装的商品,鼓励企业对商品进行“绿色包装”;有关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商品过度包装行为的监督检查。
长期以来,国内的产品被称之为一流质量、二流包装和三流价格。然而,时过境迁,矫枉过正,国内商品在告别了“赤膊上阵”后,现在却又成了“过度包装”,且还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可实际上,就在我们“豪华包装”奢侈成风的同时,一些全球知名品牌产品正在悄然“素色简装”。如过去7年,雀巢北美水业在许多瓶子上使用较窄的标签,节约了4000成磅纸张。该公司还大量生产容积为半升的水瓶,这种瓶子含12.5克塑料,是最轻的水瓶。可口可乐公司计划在5年内,将一款瓶装水使用的塑料减少7%,方法就是改变瓶子和瓶盖的外形。
目前国外对过度包装主要有三种控制手段:一是标准控制,就是对包装物的容积、包装物与商品之间的间隙、包装层数,包装成本与商品价值的比例等设定限制标准,超标就会受罚;二是经济手段控制,如对非纸制包装和不能满足回收要求的包装征收包装税,还通过垃圾计量收费,引导消费者选择简单包装;三是加大生产者责任,规定由商品生产都负责回收商品包装。
所幸的是,近年来,国内已全部启动食品包装市场准入,过度包装被列为监管的重点之一。国家明确抓紧研究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长效机制:一方面建立完美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法律法规,循环经济方面的立法,揣摩和完美包装物生产和使用标准,明确规定包装物的容积、材耗、成本等指标,明确规定包装物的容积、功耗,成本等指标,形成完整的包装物标准体现,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价格杠杆和税收的调节作用。制定遏制商品过度包装的价格政策和税收政策,切实加强对包装物及其回收利用的乍暖还寒,强化对过度包装的处罚力量。
或许,对自己掏钱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压根儿就不愿看到商品的包装文化被放大和异化,被赋予种种特殊的附加值,成了与商品无关的特别他们更不愿为“美丽无用的皮 ”买单。消费者早已开始厌倦商品奢侈无度、花里胡哨的包装,所以从商家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华而不实,“金玉其处、败絮其里”充其量只能取宠一时,靠卖“皮”赚钱的商家势必最终走向或式微。
应该说,商品的过度包装和高档化的实质,在于掩盖在礼品文化背后的腐败。而精明的商家则巧妙地利用了这种腐败市场,并迫使其他消费者也陷入“送礼者博弈”的怪圈。要从源头上遏制过度包装现象,实现包装“减肥”,根除送礼博弈心理痼疾,让社会大众进行观念“瘦身”,显得十分必要。这就要求政府方面在通过法治化手段引导、规范商家和消费者的行为的同时,还要针对当下社会消费风气中存在的虚伪和不实在的倾向,加强对消费者健康消费、绿色消费以及树立文明礼品文化风尚的宣传教育,督促商家建立良性的、长久的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社会观念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