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6日讯(记者吴越/文杨群/图)建筑工地洁净美观、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公园广场绿树环绕,清新空气沁人心脾……自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以来,为了切实改善空气质量,打造清洁城市,降低扬尘污染,我市持续深入开展各类扬尘污染治理行动,有效维护了空气环境质量,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一个碧水蓝天的宿迁正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A治理扬尘从源头抓起
近几年,市民刘恺对宿迁的空气质量一直特别关注。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都会通过手机或电脑上网了解空气质量指数。“我有过敏性鼻炎,如果当天的空气质量不好,我就会戴上口罩。不过最近不用了,只要是晴天几乎都能看见蓝天白云。”刘恺笑着表示,一天空气质量的好坏已经和心情挂上了钩,“走出家门,如果空气十分清新,天空也没有雾霾,那么当天的心情也会跟着好起来。”
空气质量是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群众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而扬尘治理是大气污染防治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市积极推进扬尘治理工作,从扬尘源头从严长效治理,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市区扬尘污染长效整治工作。对群众反映强烈、反复投诉的未治理的裸露地面、环保不达标施工工地和扬尘污染严重的道路,作为检查和治理的重点。
目前,市区共有房屋建筑工地272个、市政基础设施工程68个、房屋拆除工地9个、工程渣土运输车辆178辆,均按照有关标准基本整治到位,工地围挡、施工道路硬化以及规模以上建筑工地车辆冲洗率达100%,城区渣土密闭化运输率达100%,扬尘整治达标工地达98%。同时,40%以上工地基本达到省级标准化文明示范工地创建标准。
B实时监控工地扬尘
昨天上午,记者在市区八一路上的一处建筑工地看到,大门口的沉淀池、冲洗台一应俱全,并逐一对进出工地的车辆进行洗刷。施工现场,一只高压水枪冲遍车身,脏水顺着修好的洗车槽流入不远处的过滤池。“这样车辆驶出不带泥土,脏水也能得到过滤。”工地负责人告诉记者,工地的建筑垃圾也排放到了市区外指定的垃圾场。“记者看到,无论是办公区还是施工现场,这里的所有道路都已进行了硬化,裸露出的黄土也用防尘网进行了覆盖。
据了解,除了从源头控制扬尘外,我市还建立了建筑工地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对施工现场作业的实时视频监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可以随时了解到现场施工扬尘控制具体落实情况,从而加大对工地现场扬尘控制的常态化管理力度。目前,市区新开工的158项工程均已实施视频监控管理。
此外,我市不断强化扬尘治理监督处罚,对查出存在扬尘问题严重且整改不积极的工地或企业从严从重处罚。2013年7月至今,因扬尘治理不到位、工作开展不积极,已有71家施工单位、6家建设单位、5家混凝土企业、1家监理单位被处罚,罚没总计200余万元。82家企业被记不良行为,4个预售项目被停售。在全面提升城市环境、攻坚扬尘工作中,我市还结合实际,狠抓扬尘污染,严格管理建设工地、加强清扫保洁、实施道路绿化提升。多部门联合工作实际,明确“十有、六无、六个100%”、“八化”、“六个必须”、“五个必须、五个严禁”以及“一硬化、两干净、三封闭”的扬尘治理行业标准,努力守护宿迁的碧水蓝天,让市民畅快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