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海固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主营:防毒面具 空气呼吸器 防化服 气体检测仪
您现在的位置: 安全、防护 > 安全防护用品 > 防护面罩面具 > 沧州海固安全科技有限公司 > 供求信息
载入中……
[供应]规范使用空气呼吸器
点击图片放大
  • 产品产地:
  • 产品品牌:
  • 包装规格:
  • 产品数量:0
  • 计量单位:
  • 产品单价:0
  • 更新日期:2017-11-22 14:51:21
  • 有效期至:2018-11-22
  • 收藏此信息
规范使用空气呼吸器 详细信息

 空气呼吸器是消防及抢险救护工作时必备的安全防护设备,其使用需要按照规范程序进行,才能够保障消防抢险工作的安全性。那么,应如何规范使用正压式空气呼吸机呢?
1.佩戴呼吸器
     1.1从包装箱中取出呼吸器,检查系统的完整性;
     1.2检查气瓶压力,观察瓶阀上压力表的读数。如果配备的是不带表瓶阀或自锁瓶阀,打开瓶阀,观察呼吸器具上高压表的读数;
     1.3使气瓶的平地靠近自己,气瓶有压力表的一端向外,让背带的左右肩带套在两手之间,两手握住背板的左右把手,将呼吸器举过头顶,两手向后向下弯曲,将呼吸器落下,使左右肩带落在肩膀上。
     1.4拉下肩带使呼吸器处于合适的高度,也不需要调得过高,只要感觉舒服即可;
     1.5插好胸带。插好腰带,向前收紧调整松紧至合适。
2.检查报警哨的报警性能
     2.1确保供气阀是关闭的;
     2.2打开气瓶阀约半圈,观察压力表,待压力稳定后关闭气瓶阀(图8);
     2.3报警性能检查:用左手的手心将供气阀的出口堵住,留一小缝,右手轻压供气阀的排气按钮慢慢排气,观察压力表的变化,当压力下降到约6.5MP时,应减小排气量,注意观察压力表,同时注意报警哨声响,报警哨应在5.5±0.5MP之间发出声响;
     2.4检查好报警性能后,打开气瓶阀至少两圈。
3.佩戴面罩并检查佩戴气密性
     3.1拿出面罩,将面罩的头带放松;
     3.2将面罩的颈带挂在脖子上;
     3.3套上面罩,使下颌放入面罩的下颌承口中;
     3.4拉上头带,使头带的中心处于头顶中心位置;
     3.5拉紧下面两根头带至合适松紧,注意拉紧方向应向后;
     3.6拉紧中间两根头带至合适松紧;
     3.7拉紧上部一根头带至合适松紧;
     3.8检查佩戴的气密性:用手心将面罩的进气口堵住,深吸一口气,如感到面罩有向脸部吸紧的现象,且面罩内无任何气流流动,说明面罩和脸部是密封的。
4.连接供气阀,进入工作现场
     4.1将供气阀的出气口对准面罩的进气口插入面罩中,听到轻轻一声卡响表示供气阀和面罩已连接好;
     4.2深吸一口气将供气阀打开;
     4.3呼吸几次,无感觉不适,就可以进入工作场所;
     4.4工作时注意压力表的变化,如压力下降至报警哨发出声响,必须立即撤回到安全场所。
5.脱卸呼吸器
     5.1工作完后,回到安全场所;
     5.2脱开供气阀:吸一口气并屏住呼吸,按供气阀的红色按钮关闭供气阀,右手握住供气阀并使阀体在手心中,大拇指、食指和中指握住供气瓶的手轮使其转动一角度,拉动供气阀脱离面罩。
     5.3卸下面罩:用食指向外拨动面罩头带上的不锈钢带扣使头带松开,抓住面罩上的进气口向外拉脱开面罩,取下并放好面罩。(图15,图16)
     5.4卸下呼吸器:大拇指插入腰带扣里面向外拨插头的舌头脱开腰带扣;脱开胸带扣;向外拨动肩带上的带扣脱开肩带;抓住肩带卸下呼吸器。(图17,图18)
     5.5关闭气瓶阀。
     5.6按供气阀上保护罩绿色按钮,将系统内的余气排尽,否则不能脱开气瓶和减压器。
6.气瓶的拆卸、安装
     6.1气瓶的拆卸:
          6.1.1观察压力表,确保系统内无压力
          6.1.2扳动气瓶带上的扳手松开气瓶带
          6.1.3旋转减压器上的手轮,脱开气瓶
     6.2安装气瓶:
          6.2.1将气瓶塞到背板的气瓶带中
          6.2.2使气瓶和背板竖直
          6.2.3将气瓶阀出口中心和减压器手轮中心对准

          6.2.4旋转手轮,将减压器和气瓶连接上

更多关于空气呼吸器的知识请访问空气呼吸器网站czhaigu.cn

同类型其他产品
免责声明: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浙江民营企业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普通会员信息未经我们人工认证,为了保障您的利益,建议优先选择浙商通会员。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产品

浙江民营企业网 www.zj123.com 版权所有 2002-2010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