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人爱吃醋,国内外闻名;山西人爱吃面,举世人皆知。自古以来,
晋人主食乃面食,以花样多、品质好、影响大而颇为出名,故海内外早有“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的说法。东到娘子关,西到黄河边,南
到风陵渡,北到雁门关,一般家庭妇女都能以面食为原料加工数种面食;许多山西汉子有时在客人面前也会显
露一手面食绝活。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食,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
传说,元朝建立后,为防止百姓起义,朝廷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
,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官府保管。
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玉米面、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官府的大门时,脚被
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
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
,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就问:
“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说:“切不动就砍。”老婆婆把面团放在
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
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
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
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
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
后来,朱元璋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
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
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传统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
“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
扁条,弯型刀是三棱。
刀削面机器人的特性:
1、刀削面入口爽滑,韧若秋练,做法多样口味各具特色
2、投入低(每次投入仅需1万余元),完全省去聘用技师成本(每年最少3
万元)
3、刀削面南北皆爱,老少咸宜,市场广阔
4、喜洋洋刀削面机器人形象聪明伶俐,深入人心,是活脱脱的镇店招牌
,一出马,便食客涌动,人气爆棚
5、拥有一等削面师傅的本事,削面速度快,稳准狠,味道好,同时低碳
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