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喷镀 技术领先 专业、有信誉度 纳米喷镀配方 耐磨性能 对快镍与纳米复合快镍刷镀层耐磨性能试验表明镀液中随 n-Al2O3 纳米粒子的加入,纳米复合快镍刷镀层的耐磨性明显优于快镍刷镀层。当镀液中 n-Al2O3 粒子含量为 20 g/L 时,n-Al2O3/Ni 纳米复合快镍刷镀层的耐磨性最好 比快镍刷镀层提高 1.5 倍。 图 6 所示为 n-Al2O3/Ni-P 纳米复合刷镀层的磨损失重与镀液中纳米颗粒含量的关系。磨损失重越小 刷镀层的耐磨性越好。可以看出纳米复合 Ni-P 合金刷镀层的失重明显小于 Ni-P 合金镀层的失重Ni-P 合金镀层的失重即为图 3 中 n-Al2O3 含量为 0 时的磨损失重 当镀液中 n-Al2O3 含量为 20g/L 时 n-Al2O3/Ni-P 纳米复合刷镀层的失重最 第 7 页 共 16 页小仅为 Ni-P 合金镀层的 1/3。 3 抗接触疲劳性能 刷镀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是指刷镀层抵抗循环载荷破坏的能力。它是反映刷镀层性能如结合强度、应力状态等的综合指标。研究表明 n-Al2O3/Ni 纳米复合刷镀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可达 105~106 周次 在 n-Al2O3 纳米粒子含量为 20 g/L时n-Al2O3/Ni 复合刷镀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最好 其抗接触疲劳特征寿命可达到 2×106周次比普通快镍刷镀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提高约 1 个数量级。 5.纳米复合电刷镀工艺 5.1 一般工艺过程 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技术的一般工艺过程与普通电刷镀基本相同,见表 7。在实际刷镀时,根据工件的材料、尺寸、表面热处理状态、技术要求、镀层厚度及工件条件等因素,正确选择纳米复合镀液体系以及镀件极性、电压 电流 大小、相对运动速度等工艺参数,合理安排工序。 表 7 纳米复合电刷镀的一般工艺过程 第 8 页 共 16 页 5.2 主要工艺参数控制 影响纳米复合刷镀层的工艺参数较多 但对刷镀电压、温度和相对运动速度等参数的选择和控制较为重要。 1 相对运动速度。纳米复合电刷镀过程中 工件与镀笔的相对运动速度一般为 6 10m/min。速度太快时 不利于纳米粒子的沉积 且易引起纳米复合镀层应力过大。速度太慢时 局部发热量大 容易引起复合镀层表面发黑 且易造成组织疏松、表面粗糙。 2 刷镀电压。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所采用的刷镀电源一般为恒压刷镀电源 在选定刷镀电压时 刷镀电压与工件被镀面积大小、镀笔与工件相对运动速度、复合镀液种类、镀液中纳米粒子含量和镀液温度等因素有关。由于纳米复合电刷镀镀液中含有大量纳米陶瓷粒子 为了使纳米粒子很好地在刷镀层中沉积 其正常刷镀电压一般比相应基质金属镀液刷镀电压稍高。 3 刷镀温度。刷镀温度包括工件温度、镀液温度和镀笔温度。在刷镀过程中 这 3 个温度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刷镀温度影响复合刷镀液特性、纳米粒子沉积、复合镀层组织生长、复合镀层内应力等复合镀层组织和性能的多个方面。因此刷镀温度是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工艺参数。在整个刷镀过程中 工件的理想施镀温度为室温最低应不低于 15 ℃ 最高不宜高于 50 ℃。 6.纳米复合电刷镀的应用 纳米复合电镀刷技术是表面处理新技术,也是一项先进的零件再制造技术。由于纳米颗粒复合电刷镀层具有较高的硬度、优良的耐磨性能抗滑动磨损、抗沙粒磨损、抗微动磨损、优异的抗接触疲劳性能及抗高温性能,因此可以大大提高传统电刷镀技术维修或再制造零部件的性能,或者修复原来传统电刷镀技术无法修复的服役性能要求较高的装备零部件。纳米复合电刷镀技术拓宽了传统电刷镀技术的应用范围。 6.1 应用范围 a.提高零件表面的耐磨性。由于纳米陶瓷颗粒弥散分布在镀层基体金属中,形成了金属陶瓷镀层,镀层基体金属中的无数纳米陶瓷硬质点,使镀层的耐磨性显著提高。使用纳米复合镀层可以代替零件镀硬铬、渗碳、渗氮、相变硬化等工艺。 b.提高零件表面的抗疲劳性能。许多表面技术获得的涂层能迅速恢复损伤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几何精度,提高零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防腐性,但都难以承受交变负荷,抗疲劳性能不高。 手#机#:13538557228丘先生 电话:0769—23170857 传真:0769—23170857 网址:http://www.haibo668com 邮编:523000 公司:东莞海博涂装科技有限公司 地址:东莞市万江区小享社区开头基路七号三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