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纺织工业近几十年取得了飞速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纺织产业版图的核心。化纤作为中国纺织工业最为重要的原材料之一, 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目前,我国化纤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68%,化纤产品几乎涵盖了所有品种,主要的化纤工艺技术和装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为世界上生产规模最大、产业链最完整、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化纤大国。
然而,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我国化纤行业的运行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尤其是近两年,需求增速减缓、新增产能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市场表现低迷和效益明显下降、行业内部结构性矛盾和问题突出等。转变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等转型升级任务迫在眉睫。
“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全面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中国化纤工业迈入化纤强国,打造中国化纤升级版的重要时期。
2013年9月5~6日,由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主办,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中国纺织国际交流中心、桐乡市人民政府共同承办的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化纤会议(桐乡2013)在桐乡振石大酒店隆重召开。
近日,2013中国牛仔年会在武汉纺织大学召开。全国近200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共聚一堂,探讨牛仔服装产业现状和趋势。遗憾的是,在参会的150多家企业中,鲜见湖北牛仔服装企业的身影。
“湖北牛仔产业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只有前端的棉纺企业,后端的牛仔布、洗水、后整理等环节都还未补齐。”会上,多名企业家坦言,“湖北牛仔产业与沿海差距较大。”
即便如此,武汉纺织大学教授易长海则坚定地称,“未来10年,湖北将迎来牛仔产业发展大潮。”
高附加值环节拱手让人原料大省盈利能力差
年会上,由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主办,中棉行协牛仔布专业委员会承办,武汉纺织大学协办。主办方介绍,目前我国牛仔裤年产量约为48亿条,已稳居世界首位。记者了解到,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沿海省份已成为牛仔产业的发展聚集地,包揽了全国几乎九成以上的生产量。
湖北牛仔产业影响力在全国还微乎其微。湖北省枣阳市是一个纺织工业集聚之地,有纺织服装企业近200家,全行业年产值超200亿元。然而,枣阳在牛仔产业方面几乎还是个空白。“我们的企业都集中于棉纺、织布、地毯、捻线等门类,还没有专门生产牛仔服装的企业。”枣阳市纺织商会秘书长雷嵬告诉记者。
调查统计显示,市场上销售的牛仔服装,超过七成以上的面料都是棉。而湖北,目前的棉花产量位列全国第五,在纱线、坯布等加工方面产量也处于全国前列。昨日的年会上,不少沿海牛仔服装企业家表示,湖北纱线质量不错,每年都会买进不少。
的确,作为原料大省,湖北面临着产业短板,那就是长期处于产业链前端的低附加值环节,缺少后端的成衣制造和品牌塑造,高附加值环节被沿海企业把控。“湖北是一个棉纺大省,但是整体竞争力明显不如沿海省份,牛仔服装产业更是如此。”湖北省棉纺织行业协会会长王洪章坦陈,虽然目前我省有250亿吨纱、70亿米布、10亿件服装、1.5亿米印染布的生产能力,但棉纺产业整体竞争并不强。我省棉纺产业的盈利能力甚至只有沿海一些发达省份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