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介绍袁武:北京画院副院长,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教授,著名人物画家。 1959年生于吉林省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艺术系,199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青联委员,北京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获全国第七节美展铜奖,第八节美展优秀奖,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金奖,首届全国国画人物大展优秀奖,全国第九节美展银奖,解放军文艺奖。1997年被全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作品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入选2003北京国际双年展。多件作品在《美术》、《国画家》、《中国书画》、《中国画》、《美术观察》、《朵云》等杂志发表。作品《大雪》曾获全国第七届美展铜牌。作品《没有风的春天》曾获全国第八届美展奖牌。作品《天籁》曾在首届枫叶杯国际水墨画大赛中获金牌。作品《凉山布托人》获首届全国国画人物大展优秀奖。作品《九八纪事》获全国第九届美展银牌奖。1997年被全国文联评为中国画坛百杰。作品《亲人》获1998年全国抗洪英雄美术作品展一等奖。作品《凉山布托人》入选百年中国画大展,作品《生存》获解放军文艺奖,作品《夜草》入选2003北京国际双年展,作品《抗联组画》获全国第十届美展金奖。 中央电视台文艺频道曾播出艺术专题片《心路》,介绍其作品及艺术创作道路。曾多次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并进行学术访问。出版有《袁武新作品集》、《袁武水墨人物写生集》、《袁武国画作品选》等。2005年被读者评为“当代最具升值潜力的中国画家”。产品属性袁武先生是一位处理画面黑、白、灰“视觉交响”效果的高手,仅以他的《老子出关》和《羲之爱鹅》中的“灰调子”为例,即可见出他的匠心独运之高妙——画作中,有以泼墨法表现的大块的“灰调子”,如《老子出关》中的天上的云,《羲之爱鹅》中的芭蕉;也有以淡墨通过一笔一笔的勾勒构成的“灰调子”,如《老子出关》中的草地和《羲之爱鹅》中鹅的羽毛构成的银灰团块,于是,画面细碎与整体互相辉映,黑、白、灰互相交响,遂令观者感到意味无穷,美不胜收。 袁武的《邀月图》《板桥小像》,有异曲同工之妙。《邀月图》,是视觉的诗,是笔墨“谱”出来的歌。月色朦胧下,就连树丛中的那一笔笔细碎的枝杈,也像是通幅作品主旋律上跳跃的音符。《板桥小像》的线条犹如刀刻,充分发挥了“毛锥子”在宣纸上所能产生的美感和所能够表达出来的肌理效果,人物头部下笔稳、准、狠,但线条多情,动人心弦,而板桥的大氅,湿笔浓墨泼绘,恣肆放达,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舒心通络的美感。 不过,技术性手段的表达,并不是画家最终的目的。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大江东去》。这幅作品以苏轼赤壁怀古为题材,画家虽然没有通过“讲故事”来表现苏轼赤壁怀古时的心情,但画面中苏轼的神情、心性,却一览无余。不过,画家着意要表现的却又绝对不是苏轼一览无余的神情心性,而是苏轼的神情心性赖以形成的那种文化精神——一种特定的中国文化的精神。 袁武的绘画,时时将生活的艰辛化为世间的温情,让人在沉重之后体会到轻松。《易安小像》《寒江独钓》《一醉万事休》等作品,便是他的温情浇灌的美花。这样的画,往往能够成为我们人生旅途艰难跋涉中的一盏温暖的明灯,能使你在不知不觉的一瞬间,感受到自我在与他的画中境界合一时,被无形升华。其他说明袁 武 (1959.9—) 吉林人。 擅长中国画。 1985年东北师范大 学艺术系毕业,后任吉林榆树师范学校美术教员、1988 年任吉林省长春市画院专职画家。1 993年考入中央美院国画系研究生班,毕业后分配到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任教。现为副教 授 。作品《大雪》获全国第七届美术展览铜奖;《又是一年春草绿》获首届全国中国画大展佳 作奖;《凉山布托人》获首届中国人物画全国美展优秀奖;《没有风的春天》获全国第八届 美展奖牌。作品参加中国画坛百杰展。出版有《袁武作品集》、《袁武新作品集》。 交易说明青州盛唐轩保真供应袁武作品,以诚信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