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煤是一种高挥发、高水分、高灰分、低热值、低灰熔点、污染重、利用率相对较低的资源。我国的褐煤普遍存在着湿度大(30%—50%)、燃点低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缺点,直接燃烧未提质的褐煤原煤,会产生严重的高环境污染问题,并会增加电厂装置建设和运行的成本,较高的含水量导致运输费用增加,限制了北方褐煤资源外运至沿海城市电厂利用的空间。褐煤是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但由于褐煤自身的特点,导致销售价格低,销售半径受到限制,所以它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内外政府、科研机构及干燥设备厂家的重视。
褐煤干燥机是根据产品特性设计的专用烘干机,机械化大批量褐煤烘干,智能化自动化系统控制,单机褐煤处理量为300~2000T/D;水分含量可从40±5%降至20±2%;褐煤低位发热量可提升1000-1800Kcal。烘干滚筒规格直径从Φ
1.9米~Φ3.4米,长度从24米-40米。
褐煤成煤时期短,孔隙极为发达,这些孔隙多为一端封闭、一端开放的狭长裂口型,表面和内部遍布着有机质、矿物质,具有很强的吸附水分能力。因此,褐煤是具有不同孔径分布的多孔固态物质。另一方面,褐煤孔隙表面含有丰富的强亲水含氧官能团,从而使褐煤的含水量高于烟煤和无烟煤。褐煤中大量的含氧官能团使褐煤具有胶质体特征,表现为褐煤失去水分时,孔隙尺寸减小、数目减少引起体积发生收缩;吸收水分时,体积重新发生膨胀。由于褐煤含水量高,如果直接燃烧,必将导致燃尽困难,热效率低。为了改善燃烧效果,需对褐煤进行脱水提质处理,以提高其热值。
在干燥过程中,褐煤含有的自由水首先蒸发,褐煤体积收缩,孔隙尺寸减小,毛细管作用增强,水的蒸发速率受毛细管孔张力的影响逐渐减小。脱水过程在更微小的孔隙结构中进行。水通过氢键在孔表面与含氧官能团形成水分子簇状结构,随后这些簇状结构相连接形成单层或多层水分子膜。由于存在氢键作用,这部分水比毛细管孔中的水更难蒸发脱除,其蒸发过程受脱附/吸附作用控制,干燥速率继续减小,直到为零,达到此温度对应的“干燥状态”,这一阶段脱除的是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水分。在温度低于80℃时,主要脱除的是煤中的自由水和与煤形成弱氢键的水,而高于80℃后则主要脱除的是与煤表面形成强氢键的水。煤中的水分在140℃时已经完全脱除,超过该温度的产物水应当归为热解产生的水分,即140℃时的煤可以定义为干煤状态,此时煤中仍存在的水分已成为煤大分子结构的一部分。http://www.dld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