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鼎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主营:煤泥烘干机,蒙煤烘干机,精煤烘干机,褐煤烘干机,粉煤灰烘干机
您现在的位置: 机械及行业设备 > 食品、饮料加工设备 > 饮料生产设备 > 郑州鼎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 供求信息
载入中……
[供应]鼎力干燥针对褐煤水分高热值低研发生产回转式褐煤烘干机
点击图片放大
  • 产品产地:全国
  • 产品品牌:鼎力
  • 包装规格:DLMG
  • 产品数量:1
  • 计量单位:普通
  • 产品单价:999999
  • 更新日期:2014-09-29 09:11:19
  • 有效期至:2015-09-29
  • 收藏此信息
鼎力干燥针对褐煤水分高热值低研发生产回转式褐煤烘干机 详细信息


回转式褐煤烘干机,在保证被干燥褐煤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低温四级烘干工艺,将褐煤水分蒸发至含水13%以下。一级烘干区在高湿状态下经400℃高温除去大部分水分,确保褐煤的化学成份不发生变化且不易燃烧;二级烘干区室温300℃,通过中温强力引风高产除水,确保褐煤不焦化;三级烘干区室内温度120℃-210℃,利用滚筒内的破碎装置,反复撞击、打散物料,顺流烘干;四级烘干区为高排气区,室温60℃-80℃,靠引风系统呈负压的低温热气流排除水份。


据预测全世界hemei地质储量约为4万亿吨,占煤炭储量40%。中国已发现的hemei资源量为1311.42亿吨,约占中国煤炭保有资源量的13%,在目前全球能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hemei的经济价值及其相关的加工生产技术日益被世界能源界所重视。水分含量高(30%一60%),热值低是hemei的主要特点。直接燃烧褐煤的热效率较低,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另外,hemei易风化和自hemei单位能量的运输成本高,不利于长距离输送和贮存。因此,hemei脱水提质已成为hemei高效开发利用的关键。hemei脱水提质加工后,水分显著降低,发热量大幅度提高,既可防止自燃、便于运输和贮存,又有利于发电、化工等使用。


一、通过干燥处理降低煤的水分,一方面可以提高热值和能量密度,降低运输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下游装置的利用效率,降低设备规模。因此煤炭干燥技术的开发有利于扩大年轻煤种的综合利用途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年轻煤种的市场竞争力。关于褐煤脱水预干燥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回转管式干燥技术2、蒸汽流化床干燥技术
3、热脱水工艺法4、机械脱水工艺法 5、热压脱水工艺6、液化二甲醚固体脱水法


二、hemei提质技术概况:hemei提质是指褐煤经脱水、成型和热分解等加工利用过程后,褐煤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变化,转化成具有近似烟煤性质的提质煤。德国、澳大利哑、美国作为褐煤生产大国对褐煤提质技术的研发非常活跃。日本作为能源缺乏的国家,对廉价褐煤的利用也非常重视。近年来,随着国内煤炭价格大幅上涨,价格相对低廉的褐煤资源又重新引起能源化工行业的重视,陆续开发出了多种褐煤提质加工技术。国内外褐煤提质加工技术归纳起来大体可分为干燥脱水提质技术、成型提质技术、热解提质技术3大类。


1.干燥脱水提质技术:hemei干燥脱水技术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机械脱水、蒸发脱水和非蒸发脱水3类。其中机械脱水技术在选煤厂已广泛应用,但其处理能力和脱水效率尚难适应褐煤脱水的要求。蒸发脱水法可以降低褐煤的水分,提高褐煤的热值,但简单的蒸发脱水难以改变褐煤的物理化学结构,不能解决其易自燃和重新吸水等难题,可以作为炉前脱水技术使用。非蒸发脱水提质技术是将褐煤与高温高压蒸汽直接接触,使水分呈液态脱出,不需要蒸发潜热,热效率高。褐煤受高温高压作用的影响,其组成和性质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变化趋势类似于煤化程度的增强。目前众多国家都在开发非蒸发脱水技术。


2.成型提质技术:褐煤成型可以同时有效解决干燥后粉尘大,易重新吸水,易自燃三大难题。成型后,褐煤型煤水分降低,发热量提高,在运输过程中能保持一定的形状,既能减轻粉尘污染,减少了褐煤自燃的机会,又降低了运输成本。褐煤成型主要分为有粘结剂冷压成型和无粘结剂热压成型2大类。


3.热解提质技术:褐煤热解是指在隔绝空气(或在惰性气体中、或在氢气存在)条件下将褐煤加热,最终得到热解煤气、焦油或酚类产品、焦炭或半焦产品的加工方法。  http://www.dldry.com/

郑州鼎力干燥设备有限公司 发布与 鼎力干燥针对褐煤水分高热值低研发生产回转式褐煤烘干机 相关的产品
煤泥烘干机豆渣烘干机餐饮垃圾烘干机褐煤烘干机煤泥干燥机褐煤提质
同类型其他产品
免责声明:所展示的信息由企业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发布企业负责,浙江民营企业网对此不承担任何保证责任。
友情提醒:普通会员信息未经我们人工认证,为了保障您的利益,建议优先选择浙商通会员。

关于我们 |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最新产品

浙江民营企业网 www.zj123.com 版权所有 2002-2010

浙ICP备1104753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