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之美
艺术与人文课程,希望学生藉著学习过程,建立艺术的人生观,盼艺术融入生活,体验艺术的美感与特质,关怀周遭的人文发展,并快乐的学习,进而发挥潜能,创造、共享、贡献一己之力,让新时代充满高度人文艺术的气息。
由於西方文明的巨大影响,使得我国音乐全盘西化,大家忽视我国传统音乐的贡献及发展,导致中国传统音乐的没落,从家庭、学校、到社会,接触的机会甚少,又怎能领略其中之美,更遑论「发展」了!
人类的基本需求相同,不论物质或精神,有著相似的活动原则。从早期的祭天敬鬼,到现代的科学文明,
可以看见人类为[需要]做的努力。我们无须替文化评高下,但值得去细心品味各类文化的风格特色,因为情感的交融是快乐而满足的。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需要,虽然因各民族地域的不同,音乐展现了不同的形式、内容、曲趣,但人类拥有相同的听觉及情感,对音乐艺术难以抗拒,甚至感动、追求、模仿、再创、珍藏、共享。
我国音乐,自古来就丰富多采,让我们一同游走这条流动不歇的历史长河,一同踏著这份美,转扬五湖四海,传承千秋万世。
邱文苑
源起与发展
初民以歌舞事神。巫〔女〕觋〔男〕精於歌舞。
占卜祭祀时,他们装神弄鬼,且步且歌,娱神娱人。
求雨,跳[雩]舞。
驱鬼逐疫,跳[傩]舞。
男女欢爱,跳[万]舞。
黄帝时,命玄女造[夔鼓],并亲作[清角]乐舞,
与蚩尤作战.声振千里,令人丧胆.
当时盛传的民歌,是[弹歌].
(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
相传伏羲作[瑟],神农作[琴],倕作[钟],无句作[磬],女娲作[生簧],燧作[竽],夷作[鼓].
原始社会的音乐,主要以歌舞方式反映生活,歌功颂德,以乐舞建立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的形象,有象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