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日期:2008-12-11
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旅游院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旅行社、酒店等行业需要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据初步估计,目前我国实际需要旅游专业人才达800万人,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有200万人。“一方面旅游行业需要大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选择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就业的人越来越少,他们或到中等旅游职业院校担任教师,或考研,或谋求其他形式的就业,有业不就的现象已十分突出。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是对当前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真实写照。”大连海事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负责人佟玉权说。
旅游院校(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现象突出。据有关统计,旅游专业的大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的还不到总人数的50%,而两年后能继续干旅游的本科生也只有40%左右,也就是约有80%的旅游专业大学毕业生没有在旅游行业就业,由此导致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在一部分高校中,学生对旅游职业认可度极低,在旅游行业就业的比例也在降低。
与旅游本科毕业生行业认同度低和就业率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提供了巨大就业机会。在“十一五”期间,我国每年新增70万个旅游就业岗位,截至目前,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10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达4900万人。旅游业面临着巨大人才缺口,每年缺口至少有200万,今后还将以每年20万的速度递增。
佟玉权认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在体现知识结构科学化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学生知识扩张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既形成“厚基础、宽口径”的发展根基,又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爱好、社会发展需求确定自己的成长走向,构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框架。特别是随着我国旅游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不断产生新的职业需要,为旅游专业大学生带来新的就业领域。
由国家发改委、国家旅游局有关专家组成的课题组,2004年发布了题为《中国旅游业就业目标体系与战略措施研究》的专项研究成果。研究提出,我国旅游行业应加快培育旅游就业增长点,尤其应关注新型住宿接待业、特色餐饮业、旅游景区景点开发、旅游商品生产与销售、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新兴服务业、旅游文化娱乐业、旅游交通运输业、旅游劳务输出等10个方面。这些新职业需求在大学里大多没有对应的培养专业,需要各高校及时把握机遇,并找准自己的发展目标,大胆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面对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人才需求旺盛而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作为高等院校,必须进行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对高校旅游专业建设的新要求。
声明:本网转载作品一般注明出处,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