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和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能否提振行业展会
日期:2009-02-12
出口退税将提高至15%,在外贸“阵地”坚守很久的中国纺织业终于迎来了喘息的机会。2月4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纺织工业和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一场前所未有的行业战略援助自此开始。中央实施纺织和装备制造业振兴计划将进一步加速行业发展的结构性调整,推进纺织企业产品和设备的升级换代。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振兴计划让纺织行业受益的同时,也必将推动会展产业的蓬勃发展。
行业兴衰波及会展业
众所周知,随着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走向成熟,某类展览的好与坏将直接透视出行业发展的盛衰。来自中国贸促会的统计显示,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2008年中国展览行业出现缩水现象。其中,由中国贸促会批准的1800多项经济贸易类出国展览会,有效实施的项目只有1000余项,实施率仅为55%,与2007年相比,实施率下降了5%。而在国内,一些行业的组展单位在招展方面遭遇一定程度上的压力,展览规模与参展企业数量与同期相比都有所减少,招展困难情况比较突出。有会展专家担忧,受挫于全球金融危机的中国纺织业将波及中国会展业。
应该说,办展规模的缩水折射出全球经济低迷下行业生存和发展遭遇的难题。《证券日报》2月4日报道称:“中小纺织企业停产和倒闭的比例占两成左右,直接威胁到2000万人就业岗位的稳定,此次振兴计划有望推出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实行优惠的信贷安排等措施”。报道指出,政策的出发点,正是希望更多企业开门生产,以缓解就业压力。
五种措施破解纺企发展难题
遭遇国际贸易市场严冬的中国纺织业除了坚守“阵地”还能做些什么?毋庸置疑,进行结构性调整,提升产品质量和企业自身的品牌度,进一步扩大内需,强调国内贸易和国外贸易两条腿走路,才是中国纺织业挺起腰杆的核心支撑。此次振兴计划明确提出,加快振兴纺织工业,必须以自主创新、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优化布局为重点,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巩固和加强对就业和惠农的支撑地位,推进我国纺织工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具体措施为: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积极扩大国内消费,开发新产品,开拓农村市场,促进产业用纺织品的应用。拓展多元化出口市场,稳定国际市场份额。二要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品牌建设。在新增中央投资中设立专项,重点支持纺纱织造、印染、化纤等行业技术进步,推进高新技术纤维产业化,提高纺织装备自主化水平,培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三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制定和完善准入条件,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等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对优势骨干企业兼并重组困难企业给予优惠支持。四要优化区域布局。东部沿海地区要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纺织产品。推动和引导纺织服装加工企业向中西部转移,建设新疆优质棉纱、棉布和棉纺织品生产基地。五要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将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由14%提高至15%,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中央、地方和企业都要加大棉花和厂丝收购力度。
装备制造一业兴则万业兴
据了解,此次常务会议还明确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提供技术装备的战略性产业,关联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技术资金密集,是产业升级、技术进步的重要保障和国家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必须依托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大规模开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工作;通过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度提高基础配套件和基础工艺水平;加快
企业兼并重组和产品更新换代,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
一要依托高效清洁发电、特高压输变电、煤矿与金属矿采掘、天然气管道输送和液化储运、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等领域的重点工程,有针对性地实现重点产品国内制造。二要结合钢铁、汽车、纺织等大产业的重点项目,推进装备自主化。三要提升大型铸锻件、基础部件、加工辅具、特种原材料等配套产品的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四要推进结构调整,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支持装备制造骨干企业进行联合重组,发展具有工程总承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融资能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据悉,振兴计划中调高出口税率的消息传出后,纺织板块股市开始“牛”了起来。2月3日,两市78只纺织股,除3只微跌外,其余全部收红。其中,深纺织A、福建南纺、华纺股份等纷纷涨停。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经历了2008年外贸严冬的纺织行业,在此番振兴计划的引领下,必将迎来2009年的大发展。与此同时,与其密切相关的会展行业也能沾上纺织行业的“牛气”。
声明:本网转载作品一般注明出处,如转载作品侵犯作者署名权,并非出于本网故意,在接到相关权利人通知后会加以更正。